進修充電

《說服自己,就是最聰明的談判力》書摘

哈佛頂尖談判專家教你:如何才能讓別人贊同你?

撰文者:威廉.尤瑞 更新日期:2016-05-19 瀏覽數:15,691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我們跟每個有所接觸的人幾乎都無可避免會發生衝突,從同事與主管、配偶與伴侶、客戶與顧客,到孩子與家人皆是如此。該如何化解這些衝突?我們如何在獲得真心想要的東西時,也兼顧到生命中其他人的需求?這大概是所有人進退兩難的困境中,最普遍、卻也最艱鉅的挑戰了。

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進行談判。如果廣義來說,談判其實就只是雙方來回溝通,試圖達到共識。

多年來,我詢問過上百位聽眾同樣的問題:「在這一整天裡,你都是在和誰談判?」通常大家會先說「我的配偶或伴侶」和「我的孩子」,接著是「我的主管」、「我的同事」、「我的客戶」,最後還會有「每個我舉目所及的人」這樣的答案。但是,三不五時就會有一個人回答:「我是和在自己談判。」大家聽了不免哄堂大笑,但笑聲裡也充滿認同。

當然,我們之所以談判,不只是為了達成共識,更是為了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數十年來,從家庭不和、董事會鬥爭,到罷工與內戰,我調解過各種困難的紛爭。在過程中,我漸漸推想出來,導致我們無法如願以償的最大阻礙並非對方,重點也不是他(或她)有多難纏。最大的阻礙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成為自己的絆腳石。正如老羅斯福總統精彩的見解:「如果大部分麻煩事都可以怪到別人頭上,踹上一腳洩憤,你坐下的時間大概只有一個月。」

當我們遇到麻煩時,當下的反應往往是一時衝動,並非出自真心,正是這種未經大腦審慎思考的行為阻礙了我們。像是在商業糾紛中,一位合夥人在媒體上咒罵另一位合夥人是騙子,對方惱羞成怒,於是一狀告上法院,結果讓雙方都付出極高的代價。又或是在一場敏感的離婚協商中,丈夫按捺不住怒氣,猛烈抨擊他太太,然後怒氣沖沖地離開,這種舉動讓人覺得他根本不想為了顧全家庭而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

我們遇到衝突時表現出來的拙劣反應,背後隱藏的是敵對的「輸贏」心態。我們認為,如果自己無法獲得想要的東西,就代表對方會得到,結果絕不可能是雙方都稱心如意。不論是企業鉅子想盡辦法試圖掌控商業帝國、小孩子搶奪玩具,還是各民族因為領土問題爭執不休,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前提:只有其中一方輸了,贏家才會出現。即使我們想合作,但仍害怕對方會占我們便宜。這種「輸贏」心態的立基點正是匱乏感。我們害怕資源供不應求,於是必須多為自己設想,即使犧牲別人也在所不惜。這種非得爭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思維,最後往往導致人人都成了輸家。

但是,阻撓我們成功的最大障礙,也能成為我們的最佳契機。如果我們可以學習在試圖影響別人之前,先影響自己,就更能同時滿足彼此的需求。如此,我們將不再是自己最糟糕的敵人,而能成為最好的盟友。這種讓自己化敵為友的過程,正是我所說的「認同自己」(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說服自己,就是最聰明的談判力》前言)。

自費醫療逐年增加?
需要健康醫靠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