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沒有辦法變專家,就把專家變助手

黑傑克專欄》讓努力1萬小時的人幫你致富

撰文者:黑傑克(李挺生) 更新時間:2018-05-15 瀏覽數:2,388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認真做一件事1萬個小時,你也會是行家。」這句話,是幫台灣跟美國第一夫人打扮得美美的設計師吳季剛,11月回台灣接受專訪時說的(原文發表於2012.12.01)。

這1萬個小時有積極跟消極兩層意義,吳季剛說的是積極:只要願意用超過1萬個小時,專注在一件事,不管是設計衣服或做麵包,都可以成為行業內的達人,沒有天分夠不夠的問題。


消極的1萬個小時,則是說沒有這1萬個小時苦練,就難有成就。本期主題書《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就是主張這是成功必經途徑。作者馬修.施雅德(Matthew Syed),自己曾經是英國排名第1的乒乓球選手,並且以國手的身分,參加2000年的澳洲雪梨奧運會。

不打球之後,他思考這個問題: 成功的祕密到底是什麼?他自己從小打球,在這技藝上花了超過1萬個小時的練習時間,並不是靠天分取勝(或許別人是),為了回答這問題,而有這本書問世。

就算是天賦異稟
也要經過長時間扎實練習
有哪些人是天才,而且是在事業上有傲人成就的?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應該有資格。不過他的成就,也是苦練來的。雖然哈佛大學沒有讀畢業,但是他從中學就開始寫程式,在那個只有大型電腦的年代,晚上等媽媽睡了之後,再偷跑到學校電腦房寫程式,在創業之前,累積了1萬個小時的功力。

靠投資賺最多錢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從5歲就開始做生意、投資。設立公司前,累積的投資經驗也超過1萬個小時;被認為是天才的莫札特(Amadeus Mozart),3歲就會拉小提琴、學作曲,可是他的第1首傑出作品《第九號鋼琴協奏曲》,是21歲完成的,也是累積超過1萬個小時專業訓練之後的成果。

曾經創下最年輕冠軍紀錄的職業選手,如高爾夫球的老虎伍茲(Tiger Woods)、網球的阿格西(Andre Agassi)、女網的威廉絲姊妹(Venus Williams、Serena Williams),還有創下個人拿最多面奧運金牌的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無一例外,都有相同勤奮練習的基礎。

如果不講個案,同樣以被認為需要天分的音樂演奏當案例,作者在書中提到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在1991年發表以德國西柏林音樂學院的小提琴學生為研究對象的調查,這些人普遍在8歲開始學琴,15歲時決定要成為音樂家。到了20歲的時候,最優秀的一組,以職業演奏家為目標, 練習時間都超過1萬個小時;第2 組,可以進入樂團當小提琴手,他們練了8,000個小時;第3組是當音樂老師,練習時間就降到4,000 個小時。

不只要熟練,還要苦練
改變習慣才能變專家
說完1萬個小時的必要性之後, 馬修接著分析專業的1萬個小時與業餘的差異。很多計程車司機,開車的經驗也超過1萬個小時,他們的技術雖然比一般駕駛人優秀,可是跟賽車選手比起來,還是落差很大。

作者認為,第1階段的學習,是把相關技巧熟練化,把一般稱為基本動作弄得很純熟,變成跟本能反應相同,想都不想,就要做出反應。這個階段,就好比學校的校隊程度,有練就有,計程車司機也做得到。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