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退休去

母親險成社會新聞主角…他學會這5個好習慣,從此不怕帶長輩出門

撰文者:朱國鳳 更新時間:2019-03-08 瀏覽數:52,638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關鍵字:

照護 長照 輪椅 朱國鳳




推輪椅外出時慘摔,該歸責政府?還是該歸責輪椅後面的那一雙手?

2018年11月間有一則社會新聞:《輪椅老婦遊花博慘摔腦震盪,家屬擬提國賠》。新聞大意是說,家人們帶著一名老婦人坐輪椅逛臺中花博,在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前進時,前輪突然被石板路面間的空隙卡住,老婦人當場摔出輪椅,造成腦震盪與頸椎受傷,家屬準備提出國賠。

這讓我想起2017年間,有一則情境相似的社會新聞:《人行道有洞!老婦人坐輪椅慘摔,申請國賠遭拒》,也是外籍看護推著阿嬤行經人行道時,被凹陷的地磚卡住,而重摔到地面。


當時這兩則新聞在網路上發布時,都引起兩派網友的大論戰,也就是「贊成國賠派」與「反對國賠派」。

前者認為,政府應該監督公共空間有無落實「無障礙設計」,發生在公共場所的輪椅慘摔事件,政府應該負責賠償;後者認為,推輪椅的人應該要保持警覺,也要扛起照顧安全的責任。

我沒有參與網路論戰,但是我有親身經驗,我也曾經差一點讓我的老母親摔出輪椅,這是發生在我第一次推著母親去美容院洗頭的路上。

當我們過了斑馬線後,我要將輪椅從馬路推上人行道,馬路路面與人行道有高低差,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從較遠處的坡道推上人行道,但是性子急的母親想走捷徑,我只好就近選擇一個在落差處有設置鐵板的地方,試圖加速將輪椅推上人行道。

沒想到輪椅前方的兩個小輪子被鐵板卡住,還好當時輪椅重心在後側,消減了一些向前衝的力道,否則母親也將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

記得當時的我,嚇出一身冷汗,心臟怦怦狂跳。我由衷地感受到,推輪椅的那一雙手,真是責任重大。

我有一位長輩劉奶奶,她的先生住院動手術,手術前需要去院內做各種檢查時,劉奶奶都是等志工來推輪椅,劉奶奶說:「我沒推過輪椅,我不會推耶!」

其實在幫母親推輪椅之前,我也沒有推輪椅的經驗。但慶幸的是,我比劉奶奶提早擁有推輪椅的經驗,因此也比劉奶奶早一點意識到變老變弱後的種種挑戰。

其中一項挑戰就是,臺灣雖然很早就開始推動無障礙環境,但是對於輪椅族來說,公共空間仍然是暗藏「地雷」。

就以差點讓母親慘摔的那塊鐵板,就是一處「地雷」。但是這個「地雷」,不能歸責政府,完全要歸責於我。

至於臺中花博與臺北人行道上的「地雷」,其實遍佈各地。與其等踩到「地雷」,讓老人付出慘摔代價,再大費周章的打國賠官司,我認為,「推輪椅的那雙手」,更要建立起安全意識,懂得養成正確推輪椅的習慣,不管這雙手是自己、家人、還是看護。

安全習慣1:坐進輪椅前,先將踏板收合
記得我幫母親採購輪椅,協助母親坐輪椅的初體驗。當時我不知道要先將輪椅前方的踏板收合起來,我輕忽了老人衰弱的下肢。我的大意疏忽,讓母親重心不穩,幾乎是摔坐進輪椅。

後來協助母親坐進輪椅時,第一個動作就是先將腳踏板收合,扶著母親站在踏板放下來的原先位置,轉身後再扶著她緩緩落座。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