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常識

為何人們瘋搶500元防疫保單?用「羊群效應」拆解不理性的背後心理

撰文者:教育界走跳 更新時間:2021-01-26 瀏覽數:13,168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桃園疫情擴大,防疫保單成熱賣近日商品,只要接獲隔離通知書,就能獲得10萬元理賠,造成民眾瘋搶。除了保險業務員電話接到手軟、影印機熱到燒毀、工作人員熬夜加班外,民眾更是排隊搶購,特別是推出「防疫神保單」的台產更宣布在2021年1月25日下午5點停售。


為何防疫保單會瘋搶?
防疫保單熱銷除了近日國內外疫情升溫外,應該跟「羊群效應」有關。所謂羊群效應,就是個人或群體的觀念或行為受到群體壓力的影響,從而與多數人產生一致行為的現象。例如挑選餐廳時,不會選擇門可羅雀的商家,而是轉向有排隊人潮的店家;又或者是在挑選書籍時,喜歡從排行榜下手,買大家都在看的書籍;甚至明明紅燈,只要有人發出催油門的聲音,其他人也會自動「紅燈行」。

因此,當媒體報導防疫保單熱銷、社群軟體群組不斷討論,我們自然就會想要跟大家一樣,這就是「羊群效應」。但產險公司更厲害,來個停售(當然可能有一些主觀原因)使得保單又更加暢銷,這就是飢餓行銷。例如好幾年前的「雷神巧克力」,超商都只固定配發幾條,顧客時常向隅,又看見旁邊的夥伴一直在討論(羊群效應),於是乎羊群加上飢餓這2項心理學效應下,造成「雷神」瘋搶,防疫保單也是如此!

此外,我們常常會有比例上的偏見。例如一件10元商品,店家寫「打8折」,另一家寫「折扣2元」,你會覺得哪一家比較便宜?正常來說是第一家吧!但如果一件商品1,000元,一家寫「打8折」,另一家寫「折扣200元」,哪一家看起來比較便宜?多數人應該會選擇後者!

發現了嗎?人相當不理性,決策時容易受到比例的影響,是以我個人以為防疫保單上「付500換10萬」也是這個概念啊!

沒搶到防疫保單怎麼辦?
然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搶到該怎麼辦?直接講結論:恭喜你。為什麼呢?簡單分成以下幾點說明:前陣子我發過一篇文章《淺談保險觀念》讀書筆記,當中就指出這項原則:損失高、頻率高,自己要避免;損失低、頻率高,自己要預防;損失高,頻率低,要保險;損失低、頻率低,自己要承擔。

我們思考一下,這波疫情是屬於哪一項?應該算是「頻率低、損失低」吧!除非疫情擴大,否則全台2,300萬人,2020年一整年下來不到900位確診,頻率不高吧!

為何說損失低呢?也許每個人對於損失的定義不一樣,我特別找了某家防疫險中關於損失的文宣:國人每月平均經常性薪資為新台幣4萬1,883元(每日平均約1,396元)。如果新冠肺炎住院,至少要14天X1,396元 = 新台幣1萬9,544元的住院成本。

保險公司自己告訴你了,住院成本是2萬元!以2018年主計處國民年均所得數據(5萬1,957元)來看,不到一半的費用。或許你覺得這年均所得統計不準,換一般常見的22K剛畢業小資族,住院成本還是小於1個月所得啊!如果你連這住院費都付不起,那可能要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了!

正常而言,我們會預留至少6月的薪資當作緊急預備金,以應付不時之需,諸如被解雇或者臨時生重病等重大且急需用錢的情況。這可比防疫保單好用多了,防疫保單還必須要以「身」試法,中獎一次,才可以領到10萬。

但是,如果我們平時就有準備緊急預備金,一樣以22K來算,至少你的預備金會有13萬2,000元,遠大於保險理賠金額!更重要的是,這項金額,不局限於新冠肺炎,愛怎麼用就怎麼用,更不需要奢望保險公司的憐憫,也不必讓自己的身體損傷、得病,除非你想詐領保險金,那當然就可以不必像我一樣這麼思考。

只是這次的防疫保單瘋搶事件,除了讓我們看見自己如何受心理學效應影響外,應該也要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是不是有緊急預備金。疫情總會過去,但財務卻是一輩子的。人云亦云下,我們容易傷了腦袋、也傷了荷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教育界走跳

不務正業的高中教師,熱愛發呆、思考,平時廣泛涉獵各類書籍,諸如文學、哲學、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律學,偶爾也看看科普類書籍。喜歡到處吃喝玩樂,欣賞戲劇、電影,聽聽音樂,享受與人相處的過程。專長是教育理論、寫作教學,也隨時留意時事新聞或相關評論。

延伸閱讀
防疫保單瘋搶》賣一張賠一張?一張賺不到百元的台產,背後打的是什麼算盤?
得了「武漢肺炎」,我的保單會理賠嗎?帶你看懂12大保險公司理賠辦法!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