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如果你沒有從事主動投資的本事,被動投資「買入大盤,長期持有」的做法其實更適合你!

撰文者:理財阿蒙 更新時間:2021-11-26 瀏覽數:6,550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在進入「為什麼要做被動投資」這個問題之前,更根本的問題,可能是「為什麼要做投資」和「為什麼要追求財富」?


在《致富心態》一書中,作者摩根.豪瑟認為所謂「最有價值的財富」就是每天一早醒來時能夠對自己說:「今天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是的,對多數人來說,「自由」就是最可貴的財富。

仔細想想,許多人的一生都離自由這2個字十分遙遠,小時候我們被父母要求專注課業、被師長要求遵守團體的紀律和作息,總是不能自由自在地玩耍;另一方面,由於自己不會賺錢,許多想買的東西、想做的事,也真的都「只能想想」。

畢業後出了社會,雖然獲得了經濟能力,卻也同時開始面臨工作上的壓力。成家之後,除了工作,食衣住行養小孩,樣樣都要花錢、花時間。好不容易努力了大半輩子,到了退休的年紀,時間多了,卻又要擔心活得太久錢不夠用,或是年老體衰,已經無力完成自己人生的夢想。有時不禁令人感嘆,人生過得這麼辛苦,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聽到這幾年很夯的「財務自由」4個字,許多人腦海中所浮現的畫面可能是:某個南國小島的5星級渡假酒店、豪宅名車、高級餐廳等等的奢侈享受。然而,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因為「財務自由」和「有錢人」並不是等同的概念。

究竟為什麼人必須追求有形的財富?說實話,那並不只是為了讓我們「成為一個有錢人」,能夠隨意揮霍、過著令旁人欣羨的物質生活,而是金錢和財富將給予我們更多時間、更多餘裕,讓我們可以氣定神閒、從容不迫地提早為我們自己的人生做選擇。

我們從小到大所嚮往的「自由」兩個字,其實說穿了也不過就是「有的選擇」而已。只要一個人的財務狀況,已經足夠支應他所選擇的生活方式,不虞匱乏,那麼無論他的財富水位如何,不都可以稱得上是「財務自由」嗎?

說到這裡,你可能已經發現,其實「投資」這件事,並非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如果你屬於以下這2種人:
第1種:你的物質欲望不高,光靠存錢就已經可以安全滿足自己簡單的生活
第2種:你的本業收入已經高得嚇人、財富多到一輩子都花不完。

那麼,你的確不一定要為投資這件事操心。但是,我想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些人生的遺憾和夢想,想要去彌補、實現;另一方面,我們也都不是家財萬貫、無須懼怕坐吃山空;尤其是在不確定性愈來愈高的今時今日,為了盡可能替自己保留更多的餘裕,以因應如疫情般難以提前預知的風險事件。

投資對大多數的現代人來說,絕對是一件必須「認真對待」的功課: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得正確。如此一來,投資收入才能夠和我們本業收入相輔相成,幫助我們提前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在本業收入出狀況的時候,又讓我們有個可以依靠的安全網,能夠確保自己暫時生活無虞。

投資要做得「正確」,其實並不困難。然而,根據阿蒙的觀察,即使大多數人在一生中都會接觸到投資這件事,但投資的方法卻很難稱得上是「正確」。

大家是否記得,在上週的文章中,我曾經提到一般人對「投資」的普遍誤解?究竟為什麼看似高報酬的操作方式難以令人致富?為什麼我認為被動投資是最適合大部分人的正確投資方式?現在阿蒙就來向大家揭曉我的答案。

原因1》長期的被動投資不是一種「拚搏輸贏」的遊戲
金融投資,表面看起簡單,也不過就是下單軟體上「買」跟「賣」兩個按鍵而已,彷彿就像是賭場裡「買大賠大、買小賠小」的遊戲。這許多初入股市的人都會有一種「靠投資賺錢」很容易的錯覺。

然而,有經驗的投資人大多會告訴你,關於買跟賣這種「執行面」的部分,可說是金融投資中最不重要的一環。除非你「手指比人家胖一點」,常常不小心手滑下錯單,否則,金融投資需要投注大量心力的地方,絕對不是買賣交易的瞬間,而是交易前的研究和準備,和交易後面對市況的心理素質。

請你想想,你是否曾經看好一檔股票,買進之後天天巴望著它漲,當股價開始飆升的時候,你的腎上腺素也開始飆升,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覺得賺錢真是簡單又過癮?或是買進之後就開始下跌,你開始緊張冒汗、懷疑自己,當股價一去不復返後,又覺得人生都變成黑白的,了無生趣?

如果投資對你而言是這樣的經驗不斷重複,那麼,你和賽馬場裡,拿著馬票,對著馬兒呼天喊地,希望牠們跑快一點的賭徒又有什麼分別?

不可否認的,選股、擇時的主動投資,以及買空賣空的短線交易,都有機會讓參與者獲取豐厚的報酬。然而,成功的主動投資和短線交易者,都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和事前準備,包括面對市場隨機波動的應變策略和心理建設。如果你沒有做出相應的付出,對風險也沒有足夠的衡量與理解,運氣或許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賺到錢,長時間卻可能讓你賠得更悽慘。

如果聽到這裡,或是你已經根據自身經驗體會到,投資這件事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其實不是一件壞事,那代表著你可能避開了很多「對市場過度天真而導致慘賠收場、甚至提前畢業」的風險。然而,這世界上多數人都不是專業投資人,也無法投入足夠的時間和心力,那麼,是否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碰投資,只能夠眼睜睜的看「會做的人」以錢滾錢呢?

那倒也未必,因為投資從來就不是只有一種方法,如果你沒有從事主動投資的本事、時間、興趣、或是意願,被動投資「買入大盤,長期持有」的做法,就是一個跳脫刻板印象,讓大多數人都可以簡單做到的投資方式。

不同於大多數的短線投資把股票視為一種藉著「買低賣高」來賺錢的商品,長期投資的理念是把股票當作「參與企業經營成果」的權利,只要你選擇的是具有前景、穩健成長的企業,就可以無視股價的短期波動,安心期待長期資產的增值。

而被動投資「買大盤、不選股」的觀念,更進一步的幫助投資人分散了個別企業的經營風險:只要人類經濟維持長期成長的趨勢,買入大盤,就相當於買入一籃子會自動汰弱留強的賺錢機器來為你努力工作,只要繼續持有,便能夠坐享其成。

人類的歷史告訴我們,雖然在短期經濟可能會有後退和停滯,但長期絕對是走在發展和成長的路上,而且受惠於文明的進步,經濟衰退的頻率愈來愈低、時間也愈來愈短。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只要人類沒有在地球上滅亡,經濟基於民生的必須就必然會維持長期成長的趨勢,這也是為什麼被動投資是一種最不需要投入心力、最賴皮、並且可以讓人從一開始就立於不敗之地的投資方式。

如果你的心中仍然有些疑慮,不妨看看下面這張圖:


橘色線代表SPY美國標普500指數ETF,過去10年的報酬率是373%,平均每年14%,而藍色線則是代表巴菲特主持的波克夏海瑟威投資公司,過去10年的報酬率是302%,平均每年只有11.6%。

憑著巴菲特一生積累的經驗和專業團隊,都無法打敗「買入大盤,長期持有」的被動投資方式。如果你衡量自己的經驗、眼光、研究資源、專業知識、心理素質,覺得自己都不及巴菲特和波克夏海瑟威,你是否還認為主動投資值得自己挑戰?

或許有人會認為巴菲特是舊時代的老人,是因為他的投資方式已經過時,所以才無法打敗大盤。但也請別忘了,巴菲特的投資績效是被60多年的時間所驗證,如果你成功的投資經驗只有10年、5年、甚至1年,你是否又能夠確信自己能夠長期、穩定的複製過去的成功?

選擇美國市場的標普500指數作為介紹被動投資的起點有其特別的用意。我將在之後介紹投資方法的文章為大家詳細說明。

原因2》本業是所有人的基本盤
人在一生中對自由的追尋,換個方式想想,其實不也可以說是一種「培養獨立能力」的過程?回想我們人生的前半段,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建立基本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和學習如何和他人相處。

我們做了這麼多努力,其實最終的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夠透過「工作」這件事,在社會上自立生活。考慮到我們,甚至包括父母所付出的時間和心血,本業工作可以說是大部分的人一生中最大的投資,值得我們花最多心思投入,也理應從中獲得最多有形和無形的報酬。

有些人可能因為本業不太順遂、或是覺得本業工作太累,收入太低,於是便寄託於「投資賺錢」這件事,把金融投資當作一個幫助自己逃離本業的出口。但是,他們可能沒有想過,如果連「工作」這個人生最大的投資都無法好好掌握,又怎麼能期待自己在別的投資上能夠取得豐碩的成果?

現代人總是面對著工作、經濟、家庭、人際關係等等各式各樣的生活壓力,當然有時候喘不過氣的時候我們難免對自己感到灰心,不過解鈴還需繫鈴人。「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這句話,雖然往往是讓人最不願意面對的,卻也往往是最簡單有用的。
我們有時都會羨慕某些人在主動投資的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功,卻沒有發現那並不表示主動投資是一件容易的事。主動投資者能夠獲取高報酬的背後可能代表著幾件事:
1.他在投資這件事上,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和時間,取得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也就是說,他已經把投資當作他的本業在做了。
2.他所獲得的高報酬,可能是以風險過高的投資方法換來的,只要哪天市場不如預期,可能就會把長久賺的錢一次賠回去。
3.他只告訴大家賺錢的投資,卻沒有告訴大家賠錢的部分,事實上他的績效可能根本就沒那麼好!

上面這些猜測,往往都是無法驗證的,畢竟不是每個投資者都像波克夏海瑟威一樣是上市公司。但我們在羨慕他人的同時,或許也可以學學橡樹資本創辦人、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進行一下「第2層思考」,不要被言語和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只要你夠努力,並且努力對方向,自己的本業通常是可以讓你賺取最高報酬、最划算的一件投資,在本業不如意的時候,思考自己可以做出什麼樣的改變,包括諮商、進修、轉職等等,會比寄望於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專業的金融投資來得更可靠。

你看穿其中的關鍵了嗎?如果想要做好主動投資,把它當成自己的本業去用心經營是唯一的路,這背後可能需要投入無數的時間和心力。但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這些時間和心力,如果能夠堅持投入自己與投資無關的本業,往往能夠創造比金融投資更多的價值。因此,把時間專注在自己的本業上,並搭配不需要花費太多心神的被動投資,就是對一般人來說最有效率的致富之道。

原因3》投資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
回到我們的初衷,如果我們進行投資的目的是想要達到財務自由,能夠選擇自己要的人生,那麼我們絕對不能忘記「投資只是一種手段,而人生才是目的」。阿蒙曾經看過很多朋友,包括過去的我自己在內,都誤以為金融投資是一種不受時空的限制、最自由的工作。然而,踏入主動投資的領域後,才發現自己的時間、思維、甚至心理狀態,都時常受到投資的制約。於是,逃離了一種不自由,卻又陷入了另一種不自由,這不就和我們的初衷互相矛盾了嗎?

當然不乏許多成功的主動投資者,把投資這件事情當作興趣和專業在研究,可以從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也有足夠堅強的心理素質去承擔可能的虧損。但是如果你的目的是致富,而不是對投資這件事本身這麼有興趣,切記,請盡可能把投資停留在被動的美好,不要為了做主動投資,把自己的休閒時間、身心健康、和家人朋友的相處都賠了進去。

原因4》被動投資是所有投資的基本盤
就算你真的天生就是一塊主動投資的料,眼光精準、操作犀利,主動投資的績效可能超過被動投資數倍,並對投資這件事真心喜愛。請別忘了,被動投資對你仍然有許多價值。

首先,我們要問一問自己,到底能夠投入多少資金去進行主動投資呢?假如今天你累積了500萬的資產,很可能出於主動投資風險控制的需求,只能拿出100萬來進行操作,在股海中進進出出,用力撕殺,有賺有賠,1年過後淨賺了50萬元,50%的資金報酬率真的可以說是十分優秀了,然而,如果用總資產來看,你的資產規模也不過就成長了10%。

今天假如你是一個被動投資人,一樣有500萬,但你可以放心的把8成的資金拿來做投資,假設一年的報酬率只有10%,最終卻也賺了40萬,相當於資產規模成長了8%。而這一年之中,你除了第1天進行買進,都無須處理任何和投資有關的事務和煩惱,可以專心於自己的生活與工作,你不覺得少賺這2%,其實是非常的划算?

如果考慮之後,你仍然覺得主動投資比較好,可以操之在己,或許你也可以想想,如果把無法投入主動投資的資金,也用來進行風險較低的被動投資,不就可以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報酬?以上面的例子來說,如果使用100萬的資金進行主動投資,報酬率是50%,在剩下的400萬中,再提200萬出來做被動投資(假設報酬率一樣是10%),那麼相當於一年就賺了70萬,也就是讓你的資產成長了14%!

「被動投資是所有投資的基本盤」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人們往往被報酬率的高低所迷惑,卻沒有想清楚,能夠幫助你致富、達到財務自由的最大功臣,並不是高報酬率,而是你的資金,如果你只懂得追求高報酬的主動投資,卻讓自己大部分的資金沉睡在銀行帳戶裡,那麼就真的是因小失大了。

平心而論,在股海進出廝殺的日子並不輕鬆,當你隨著年齡漸長,資產規模慢慢增加時,主動投資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畢竟,年輕的時候沒有太多可以失去,賠掉的錢,再賺就有了。但當你有資產、有家庭、生涯也離退休更近一步時,風險承受度反而不比年輕之時,這時,你就可以選擇將更高比例的資金投入被動投資,安心享受簡單的美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理財阿蒙

像一粒野橄欖一樣不小心在海邊迷路的銀行員,興趣是探究接觸到的一切知識。從最主動到最被動的投資方式都曾做過,現在覺得簡單最好。希望陪伴大家一起成為優雅從容的被動投資人,好好享受人生!

延伸閱讀
年領股息近百萬、兆豐金大俠如何挑選存股金雞母?這3大方法,找出最適的存股標的
如何計算真實的投資報酬?存股600張大俠:股數與公司一起成長,才是我所追求的長期報酬
被動收入等於生活支出就算是財務自由了嗎?存股達人棒喬飛:被動收入至少要為生活費的2倍才算及格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