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險

從陳立宏腦癌逝 教你6面向築起抗癌防火牆

撰文者:小花平台/李佳熹 更新時間:2017-07-19 瀏覽數:10,280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2015年,知名媒體人陳立宏確診為腦癌第4期,2017年6月21日不幸病逝台北榮總。有人說:陳立宏的罹癌情況,即使買了保險也無法負擔。其實,只要懂得進行保單規畫,是能轉嫁風險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旦罹癌了怎麼辦?癌症真的是絕症嗎?保險該怎麼買,才能成功轉嫁風險?6個面向,讓小花平台保險顧問為你細說分明。

關於陳立宏所罹患的腦癌,為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是屬最惡性類型。這樣的癌症類型即使在經過完整治療後,患者平均存活時間也僅為1至2年,且切除後仍然容易復發,算是腦癌中最常見的一種。雖說如此,不論是演藝圈周丹薇、楊烈、比莉、阿龐、林沖與余苑綺,甚至是金鋼狼休傑克曼(Hugh Michael Jackman)、謝霆鋒也都曾被癌症侵襲,每位也都經過治療與休養成功抗癌了。成功抗癌案例多,請相信吸引力法則,相信自己能成功抗癌,千萬別先放棄了自己。


面向1》不幸患病時,有富爸爸幫你出醫藥費嗎?
罹癌後,陳立宏每月醫藥費開銷多達15萬元,除了房貸外,他還必須負擔2個女兒的教育費,經濟負擔沉重。雖然,有名嘴、政黨朋友先後為其資助募款約1,000萬元,陳妻因為不想背負人情壓力而賣掉房子,據說,可能因此讓他意志更消沉,病情才會急速惡化。

面向2》癌症新療法花費驚人
過去人人談癌色變,現今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對抗癌症方式也愈來愈多元、有效。從前,醫界常用4種方法: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但現今更是多了第5種方式:「免疫療法」,這被視為是癌症患者的新救星。由於免疫療法藥物的作用是活化免疫細胞而非殺死癌細胞,因此具有能夠治療多種癌症的特性,其最大特色是可以單獨使用,且治療後若有效則不再復發。

雖說如此,免疫治療也並非適合所有癌症病患,有效反應率約占2成多,藥費更是驚人。從早期每月藥費近50萬元,到現在的20萬元~30萬元,這仍是大部分患者與家屬無法負擔得起的。此外,標靶藥物也相當昂貴,以肺癌為例,標靶治療一個月約20萬元~30萬元,療程長約1~2年,至少必須花費數百萬的醫藥費。這些費用並非全為健保給付,病患及家屬的最大治療障礙並非無藥可救,通常都是「口袋」不夠深。

面向3》醫療行為改變,舊保單不足應付
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癌症險早就有買,這難道還不夠嗎?早期的癌症險理賠項目大多包含了:初次罹癌、癌症住院、癌症出院、癌症手術、化療、放療、癌症門診保險金,有些還有骨髓移植、義乳、義齒及癌症身故保險金等,但這都必須符合條款內該項特定醫療行為或保險事故才得以理賠。

然而,新式標靶治療及免疫療法,通常為注射或口服,既非手術也非放療、化療,即使住院治療通常也不會太久。除了初次罹癌保險金可以先獲一筆理賠金外,癌症住院、出院療養保險金、癌症門診保險金每日頂多1000元~2000元,實在是杯水車薪,傳統的癌症險列舉式的理賠方式已不敷使用。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