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主權基金報酬高,用外匯存底投資賺更多?外匯局長分析:不能拿人民財富冒險
撰文者:風傳媒 / 林彥呈 更新時間:2023-08-08
瀏覽數:2,381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台灣擁有豐厚的外匯存底,有人主張應該據此成立主權財富基金(SWF),日前甚至有立委提案修正《中央銀行法》,央行還為此首度舉行公聽會,相關話題引發輿論熱議。
外匯局長蔡烱民近日在一場演講時再度強調,儘管主權財富基金報酬較高,但是面臨金融危機時難以全身而退,恐將危及央行法定目標。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與國際金融學院日前舉辦「2023年國際經濟與金融趨勢論壇」,蔡烱民以「國際經濟趨勢與金融投資:兼論主權財富基金」為題發表演講,雖然強調該報告屬於個人看法,與服務單位無涉,實際上卻也延續央行對外展現的態度——並不反對成立主權基金,但不應該「無償撥用」外匯存底。
外匯存底是誰的財富?
根據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6月底外匯存底金額為5,648億3,400萬美元,已經連續8個月寫下歷史新高,規模穩居全球第4。既然家底深厚,何不直接動撥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
蔡烱民指出,外匯存底與主權財富基金的本質存在差異,操作原則必然不同,而且必須釐清「財富」的所有者,究竟是政府本身或由國人組成的國家?
他解釋,台灣經常帳順差反映我國民間部門的超額儲蓄,央行若基於法定職責調節匯市,自本國匯市買匯成為外匯存底,這部分應該視為民間超額儲蓄之累積,而非政府的財富。
外匯存底、主權基金目的不同
蔡烱民說明,外匯存底是為提供一國對外交易的流動性,也就是挹注國際收支發生短絀時的外匯需求,目的在於調節供需、維持有秩序的外匯市場,所以在資產管理操作原則上,必須保持高度的安全性與流動性。
至於主權財富基金,則是以未來及當代國民的未來福祉為重要考量,目的在於創造更多財富,承擔較高的短期價格風險,以獲取長期較高的報酬率。
蔡烱民認為,報酬率較高的資產,風險也比較高、流動性較低,只有在承擔的風險與具有的流動性一致的情況下,資產報酬率的比較才有意義。
遭遇金融風暴,主權基金常面臨鉅額虧損
觀察各大主權財富基金表現,以近5年(2018年~2022年)幾何平均年化報酬率來看,淡馬錫控股為4.41%、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為4.4%,挪威政府退休基金為4.19%、韓國政府投資公司(KIC)也達3.39%。
這些主權基金在承平時期的表現亮眼,但若遭逢禍亂,則會面臨鉅額損失。例如2008年,新加坡的GIC和淡馬錫分別虧損350億美元和383億美元,挪威政府退休基金虧失907億美元;2022年股債雙殺,挪威政府退休基金更是慘虧1,670億美元,寫下歷史之最。
蔡烱民指出,主權財富基金平常承擔較高的風險,可以獲得較高的報酬率,但是爆發金融危機時,往往無法全身而退,反而遭受龐大損失,可能因此抵銷平時較高的報酬率。
因此他強調,外匯存底的投資標的,必須具備高度安全性和流動性,不宜承擔高風險,報酬率相對較低,否則面臨金融危機時,如果出現重大損失,可能危及金融、幣值穩定等央行法定目標。
資料來源:央行 圖片來源:風傳媒
本文獲「風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台灣外匯存底這麼多,為何不拿來成立主權基金?央行外匯局長一次說清楚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為什麼投資老是賠錢?可能是投資心魔在作祟!基金黑武士6建議助你避雷
▶ESG商品比較貴,你買得下去嗎?台灣青世代願埋單,投資績效落後也能忍受
▶債券利率低,不如放現金?專家破除收息資產3大NG觀念
「風傳媒集團」是一間從媒體、優質內容出發的網路科技公司。秉持「忠於真實,看見未來」的理念,由一群來自各個領域,對社會進步發展有熱情的人所組成。期望藉由先進的網路技術、社群的凝聚及擴散,讓多元的意見被包容接納,並開啟更多理性思辨與對話的空間,進而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風傳媒》以宏觀的視野,掌握台灣、國際、兩岸、地方的政經脈動及生活態度,用真實與進步的價值觀,持續耕耘原生新聞、深度報導及多元觀點,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優質的內容,帶來對生活的美好實踐。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