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教學

買台股基金 先看績效再看團隊

撰文者:蕭碧燕 更新時間:2011-05-27 瀏覽數:9,270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幾乎每次演講,都會有投資人告訴我,他們不敢買台股基金,理由有二:1.台股基金經理人異動頻繁,擔心會因此影響基金績效;2.台股基金負面消息時有所聞,常常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哪家基金公司被處分的消息,感覺很不安心。

老實說,我買過很多台股基金,但我從來不看基金經理人是誰。因為我最在意的是基金績效好不好?基金公司的經營狀況穩不穩定?以及研究團隊強不強?如果一檔基金經理人換掉,我通常會再觀察3~6個月,如果這檔基金的3年績效連續3~6個月,都跌到同類型基金排名的前1/2以外,我就會考慮換掉。


目前在台灣,不論主管機關或是基金業者,都開始往淡化基金經理人角色的方向在努力,但這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到成果。在此之前,我建議投資人可掌握以下2個原則面對台股基金經理人時常異動的現象:

原則1》投資台股基金先看績效、再看公司,而非選基金經理人

基金經理人的更換或許會對基金績效有影響,但這應該是短期因素,如果基金績效在半年內仍然可以維持在同類型基金的前1/2,就表示基金的運作已經有一定機制,且能反映公司整體研究團隊的成績和投資邏輯,相對而言,基金經理人對績效的影響力則會愈來愈小。

舉例來說,《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2008年開始頒發「基金研究團隊獎」,「基金金鑽獎」則在2006年停頒「最佳基金經理人」獎項,為什麼會這樣?我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基金獎本來就是在彰顯研究團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是希望投資人能打破追逐「明星」基金經理人的迷思。

至於用績效挑台股基金的方法,我通常會用以下2個步驟:①透過投信投顧公會網站,篩選出3年期、1年期和6個月期基金績效排行在前1/2的名單;②再從這些排名前段班的基金中,挑選規模較大、歷史較久、品牌和形象較佳的基金公司。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