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二三事

打房打錯人,投資客沒在怕

房貸利率走揚 苦到小薪族買房

撰文者:林帝佑 更新時間:2014-08-01 瀏覽數:23,521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中央銀行6月27日再度出手打房,這是自2010年6月以來的第4次,央行動作表面看似風聲鶴唳,但實際上恐為雷聲大、雨點小,學者批評「道德勸說意味大於實質政策內容」,市場知名投資客「帥過頭」黃家進甚至在臉書(Facebook)上放話:「我跟大家講,投資客沒事、自住客重傷!我們投資客被你打到,就不叫投資客了!」


央行一波接一波的打房,真的沒效嗎?為何產、學界有此結論?先來看本次選擇性信用管制修法的主要內容,有5項重點:1.擴大管制區域;2.調整高價住宅認定價格;3.下修貸款成數;4.約束自然人第3戶以上房貸限制;5.約束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規範(詳見表1)。

5項修法打房
只讓換屋族更困擾

從上述5項來看,受到影響者,可分成2類來看:1.豪宅買方;2.擁有多間房屋者。以央行訂定的總價,台北市7,000萬元以上房屋貸款最高僅5成,意味著貸款人要有3,500萬元的自備款才能購屋,這數字實屬高資產階級才買得起,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林左裕認為,這些高資產的族群,大多具有資金能力、融資管道,根本不在意。

另外,對多屋者而言,在管制區內,第2戶房貸成數最高6成、第3戶以上最高5成;若非管制區,第3戶才開始受限制,最高房貸為5成。但要注意,這是指有房屋貸款的民眾,若未向銀行貸款,則不受選擇性信用管制限制。表面上看起來,貸款成數緊縮,但為什麼投資客不擔心?因為選擇性信用管制規範的是「借款人」本身,意即「先生貸了、還有妻子可貸,更甚者還有孩子」,黃家進更說,90%以上的投資客,從不會用同一個名字買第2間房子,奢侈稅、貸款不足等,「這些問題跟投資客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樣的政策恐會造成更多「人頭買房」的亂象,打到的都是不懂法律的人。

投資客沒打到,但先受池魚之殃的可能是「換屋族」,必須「先賣後買」才能不受貸款成數限制,但先賣了舊屋,要住哪?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建議,權宜辦法是「舊屋賣了之後,先跟買方簽立租約,繼續住在舊屋裡,待新家過戶、裝潢完成再搬新家。」另外,央行也建議,受到波及的民眾可透過該行的「民意信箱」說明具體狀況,以目前的案例來看,央行大多要求換屋族須簽立切結書,要在半年之內將舊屋出售。

納入選擇性信用管制區
房價照樣上揚

新政策推行,難免有無辜者受連累,但央行壓抑房價的目標是否實現?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答案是否定的。據永慶房產集團統計新北市各區房價資料,觀察2010年下半年迄今年上半年,土城從每坪21萬3,000元變為34萬元,房價漲幅竟高達6成(詳見表2)。

第1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有10個行政區納入管制,土城區就是其中之一,但漲幅和第4波才納入管制的鶯歌區一樣,這是否說明,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房價其實無抑制效果?

其他第1波即納入的中和、永和、板橋區房價漲幅也都逾4成,這樣的打房成果怎不叫人失望?雖打房政策頻出手,造成市場交易量下跌,但政府應該搞清楚,人民真正重視的不是成交量,而是房價。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