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教學

政策做多 中國股市仍看好

撰文者:布朗(Evan Brown) 更新時間:2019-06-01 瀏覽數:10,778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近期各國央行正努力實現通膨目標,我們認為在各種穩定經濟的政策中,財政政策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支持,對支撐全球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因此從中、短期的角度來看,這有利於風險資產的表現,例如美國股市與中國股市等。

從總體經濟週期來看,今年3月可說是關鍵的轉折月份。3月初,歐洲央行(ECB)宣布2019年不升息的前瞻指引,並推出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對銀行提供長期低利貸款,以確保銀行都能獲得資金。而且考慮到政策調整,歐洲央行也下調成長率和通膨率預期,並預測即使到2021年底,通膨也可能達不到目標水準。


換句話說,ECB承認其採取的行動,不足以協助各成員國達到既定目標。隨著負利率已達到極限,這使銀行系統苦不堪言,而且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也將接近極限,歐洲央行至今看似仍無計可施。

美國貨幣政策轉鴿派
漸進式推升通膨
美國聯準會(Fed)顯然想確保自身不會落入像歐洲及日本央行的泥淖中。儘管美國失業率低於4%,且國內經濟仍穩健,但聯準會在3月份的會議上轉向鴿派,甚至在利率達到預估的中性水準前,就釋出緊縮週期可能結束的信號。聯準會實際上以漸進式及系統性的策略,試圖將通膨水準推升至2%的目標水準(詳見圖1)。聯準會能否成功實現該目標仍需拭目以待,但背後反映出若聯準會想達到這個目標,利率就須長期保持在較低水準。

只是各國央行實現通膨目標的能力,近來受到愈來愈多質疑,要求透過財政政策提供更多協助的呼聲也愈來愈高。包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任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在內的多位經濟學家,呼籲政府應利用低利率的環境多發行債券,並增加對基礎建設和教育這類能提高未來生產力領域之支出。如此一來,政府可能會增加支出,但也可確保充分就業,同時也讓通膨達到目標水準。

因此我們可看到近期許多國家政府的重心,逐漸透過實施更多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這個轉變將有利於風險性資產的表現。舉例來說,德國正在推動歐洲實施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雖然經濟增速僅增加不到一個百分點,但卻有助於支撐經濟,以抵禦外部的不利影響。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