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教學

疫情推升原物料價格飆漲

通膨時代來臨 3關鍵掌握投資商機

撰文者:朱岳中 更新時間:2022-01-01 瀏覽數:32,060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關鍵字:

通膨 黃金 Fed

全球投資市場,在連續2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擾中持續走多後,竟然要面臨數十年來最大的通膨壓力,而那恐怕也是2022年全球經濟最大的黑天鵝,即便平時不太投資的一般民眾,都無法倖免於通膨的毒手。雖然坊間總說「萬物皆漲,唯有薪水不漲」,但是,真的有萬物「皆漲」嗎?眾多產業和商家都受惠嗎?答案其實不然,就讓筆者仔細分析。

本波通膨的起因,當然是因為疫情,不但造成缺工、缺櫃、缺晶片、塞港等供應面的問題,而各國政府為了救市,紛紛從寬鬆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導致過多的熱錢與擴大的公共建設資金去追逐有限的物資,原物料要不漲也難。可是,更重要的是,在通膨初期,美國聯準會(Fed)的誤判,更是促使通膨惡化的元凶之一!


長期以來,Fed是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作為通膨是否嚴重的分水嶺。然而,即使美國的CPI在2021年從2月的1.68%,一舉躍升到3月的2.6%,4月之後更接連升破5%,而且還居高不下,而代表企業成本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早在2021年2月就達7.07%,3月則衝高到11.34%,7月之後更突破20%,可是,Fed仍然以「暫時性通膨」視之,直到12月的利率決策會議後,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才公開宣告,通膨可能是長期的問題!

事實上,不單是美國,從台灣、中國到歐元區等多數國家,都面臨了PPI與CPI差距動輒10個百分點起跳的問題,這意味著廠商平均有10個百分點以上的成本,未反映在終端商品的售價上,也就等同於廠商的利潤可能因此少了10個百分點,甚至根本是在做賠錢生意!企業不賺錢,國家經濟又怎會好起來?

以美國為例,雖然2021年第2季與第3季的經濟成長率亮眼,分別是12.2%與4.9%,但那是因為2020年疫情的重創,導致基期太低所致。如果以2019年為基期,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其實只有1.9%與1.7%而已。如此之下,企業擔心消費者需求不足,當然不敢完全反映成本,於是只好自行吸收,而這正是Fed面對嚴峻的通膨壓力,卻遲遲不敢升息的關鍵因素!

只是多數民眾皆認為是萬物皆漲,而且也普遍覺得,因為原物料價格的上漲,造成廠商成本增加,所以商品不得不漲價。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統計,2021年(資料統計至2021.12.15)貴金屬的價格都是下跌,而基本金屬中的鐵礦砂,不但沒有漲竟然還大跌;農產品中的可可豆與黃豆也是下跌。雖然有些原物料全年是上漲,但是,第4季以來價格已經在回檔(詳見表1)。那些沒有漲價,或者是之前有漲過,近期已經回檔的原物料,相關廠商有真實反映物價嗎?廠商或許會用其他成本上漲當作漲價的藉口,問題是國內早已經水電凍漲,基本工資也要到2022年才會調升,房租更受到疫情的影響而部分下滑,加上政府又調降部分商品的貨物稅,相關廠商實在不應該趁機亂漲價。

原物料價格一旦上漲
上游業者受惠程度最大

但是,撇開廠商的道德問題不說,回歸到投資的現實面上,本波原物料價格的上漲,通常是愈上游的廠商受益愈多;反之,愈下游的廠商受害愈多。就以與民眾最切身相關的食品業來說,上游廠商指的是原物料進口商、中游是食品加工業者、下游則是各種終端消費品的製造商。以2021年食品股的實際表現來看,漲幅較大的包括生產巧克力相關產品的宏亞(1236)、做飼料的興泰(1235)、生產食用油與飼料的福懋油(1225)、做麵粉起家的聯華(1229),以及做飼料、果糖與玉米澱粉的台榮(1220);表現較差的則多半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下游食品品牌業者,例如:佳格(1227)、味王(1203)、天仁(1233)、泰山(1218)、味全(1201)、統一(1216)等。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