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

導讀

來自美國中西部的致富傳奇

撰文者:羅傑.羅溫斯坦、譯文者:蘇鵬元、吳慧珍、顏嘉南 更新時間:2017-11-07 瀏覽數:5,624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因為他能迅速掌握簡單的真理,所以在他一生中,這樣的場景不斷發生。早在投資追星族們湧進奧馬哈之前很多年、在巴菲特建立信譽之前很多年,他就在大學聚會上站在某個角落對世界大事高談闊論,他那張娃娃臉上有著敏銳的眼神,旁邊則有10多位喝醉的兄弟會學長圍著聽他說話。幾年之後,這些朋友都成為華爾街新鮮人,但這樣的儀式還是沒變。巴菲特是這群朋友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但是他會突然上前坐進寬大的椅子,其他人則圍坐在他的腳邊,聽他解說金融真理。

在華爾街,他平易近人的態度引來一群擁護者,金融世界往往讓人覺得險惡複雜,但巴菲特卻能像雜貨店店員討論天氣一樣講解金融市場,他從來沒有忘記,不論多麼晦澀難懂,在每檔股票或債券背後都是一個真實、普通的事業。他拋開華爾街的分析術語,似乎挖掘出美國小城裡另一條華爾街。


矛盾的是,雖然有愈來愈多美國人對投資感興趣,但是華爾街卻比過去更顯得複雜深奧、晦澀難懂,而且更讓人生畏。巴菲特在美國大蕭條時期出生,當時只有少部分的人有資金可以理財,他們會購買大型龍頭股和AAA級債券。大蕭條帶給投資人很大的陰影,但是,第2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繁榮驅散這樣的心態。今天,上千萬美國人至少都有一檔股票,但很少有人對操盤游刃有餘,保有傳統謹慎習慣的人更少。最好的情況是,他們會急著看一下公司的財報,似乎從每天的房價和通貨膨脹率就可以找到長久期待的「答案」。最糟糕的情況則是他們缺乏耐心,所以直接買賣共同基金,這種做法要是給他們的祖父輩知道,肯定會大為震驚。

在這樣複雜的時代,巴菲特令人驚訝的地方就是還保有實用的投資方法。巴菲特大多數的投資方法都可以被模仿(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去奧馬哈的原因)。巴菲特的才能大部分來自於他的個性,他很有耐心、有紀律,而且很理性。這些都是很平常的優點,但是在投資狂熱的刺激下,很少人能保有這些優點,而對任何股市投資人來說,這樣的特質不可或缺。從這個角度來看,巴菲特的個性和職業生涯,其實就是大眾投資和美國商業界的教科書。巴菲特從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所以他有個特別的習慣,在進行大膽作為時都會記錄下來。

身為一位投資人,巴菲特從不使用槓桿投資、期貨、動態避險(dynamic hedging)、現代投資組合分析(modern portfolio analysis),以及其他學界發展出來的深奧投資策略。不像現代的投資經理人有著交易員的思維,巴菲特會將資金長期投資在少數精選的公司。在這一點上,他的做法很像過去的銀行家約翰.摩根③(J. P. Morgan, Sr.)。

譯註:美國著名銀行家,曾因為解決美國1907年金融恐慌著名。

但低調的摩根是華爾街的典型,跟巴菲特這個美國中西部人完全相反。巴菲特有些嘲諷銀行家的話很有名,他說銀行家「才需要戴黑色套頭」;或是他會對剛拿到金融業工作的朋友說:「在開車到華爾街的高速公路上,你不會遇到很多車。」他曾經寫道,在做投資決定的時候,他從沒有參考投資銀行家的意見,不過在他需要理髮的時候,他會問理髮師。這種合乎常理的高談闊論,使他更有影響力,更像是過去的美國拓荒者,回應美國人心底深處對創業英雄的期待。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