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堅守4大原則 讓停損不再是投資難題

撰文者:陳喬泓 更新時間:2018-12-26 瀏覽數:12,512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關鍵字:

巴菲特 停損 金融海嘯 陳喬泓




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讓全球的投資人損失慘重(當然也包括我在內),當時有一家財經雜誌對券商營業員做問卷調查,其中一個題目是「為什麼投資人買股票總是賠錢收場」?根據統計結果指出,有高達7成的營業員認為,主因是大部分的投資人沒有停損的觀念。

停損是投資策略中極為重要的一門學問,只要你在股市裡長期打滾,就一定會面臨到的問題。沒有人可以一輩子買股票都只賺不賠,或多或少一定都會遇到帳面虧損的時候;此時能夠做出正確處置的投資人,才能成為市場真正的贏家。


正因為如此,關於停損的議題在市場上一直爭辯不休。有一派主張一定要停損,有另一派認為停損沒道理。主張要停損的人認為,當股票跌至預設的停損點(或許是10%、20%不等),就應該立即出場,如此一來,才能夠把損失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設法保住大部分的資金,不至於損失慘重。

而主張不該停損的人認為,當你買進一檔股票後,雖然股價持續下跌,但是,只要你看好公司未來的前景,下跌代表能用更便宜的價格進場,買都來不及了,為什麼要停損呢?

停損有其必要性,但勿僅以股價當判斷依據
雙方聽起來都有各自的道理,主張停損是從風險控管的角度來考量,而主張不停損是從投報率的立場來思考。這讓我想起之前在學校讀視覺傳達設計時所提及的圖地反轉(figure-ground illusion),一個畫面在視覺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意思是指,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常常取決於我們看它的角度,以及用什麼方式看它。當圖形與背景都有不同解讀方式時,我們看到什麼,就取決於我們視何者為主體、何者為背景。

圖1為經典之作「魯賓之杯」(Rubin's Vase),請問你第一眼看到了什麼?是白色的杯子,還是兩張黑色的側臉?停損也是相同的道理,端看你最在乎的是風險,還是未來的報酬率。每位投資人的選擇不盡相同,重點還是在於你從什麼角度切入。

如果你問我會不會停損?先說結論,我覺得要停損。不過有個但書,就是不為單純股價下跌而停損。

在闡述我對停損的看法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張圖表,圖2是每位投資人在思考是否要停損時,都應該要先釐清的觀念。

假設有一檔股票,小明因為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在股價20元的時候買進,之後股價上漲至30元,算一算小明已經獲利5成。此時,小英也看上了同一檔股票,並且在30元的價位進場,只是買進後,股價沒有如預期中持續上漲,反而是迅速回跌,股價一路從30元跌落至24元,換算跌幅也已經高達20%!

如果你是小英,請問你會不會選擇停損呢?如果答案是肯定,小英需要停損出場,我就想再請問,小明是否也應該在還保有獲利的情況下停利出場呢?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原因是小明目前還有獲利,不需要急著賣出,一旦你這麼想,就代表你在停損的邏輯上是有盲點。

小明與小英持有同一檔股票,差別只是在於進場的價位不同。但是,企業的本質是一樣,不會因為她是小英,所以股利減半,也不會因為你叫小明,所以股利加倍。一樣的企業,如果小英需要停損,為何小明不需要停利呢?因此,不要單純因為股票下跌就賣出股票,我認為真正需要停損的理由,是你一開始買進股票的理由已經消失,這才是你需要把股票賣出的唯一理由。

沒有人喜歡停損,當你在考慮要不要停損時,代表你已經在思考如何把虧損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除了金錢上的損失之外,也代表你承認這是一次失敗的投資決策。偶爾看錯是正常的事,但是,如果你經常停損,可能是選股策略有瑕疵,久而久之,也會對自身的投資信心產生動搖。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