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預售屋的好處是前期付款比較輕鬆,在房屋興建過程中能慢慢繳款,而最大風險就是房子尚未成形,只能聽著平面圖聽銷售員勾勒遠景,若碰到不肖建商偷工減料,還蓋到一半「落跑」,那美夢就成噩夢!要避免遭受損失,建商的黑心手段不能不知道,下面就公開幾個常見的「偷吃步」,讓你不會吃虧上當。
黑心手法1 用夾層面積取代權狀面積
看準消費者希望花小錢享有大空間的心態,黑心建商會以「夾層」來蒙蔽消費者。
預售屋曾經出現的糾紛即是,有人花了上千萬元,以為買到的是40多坪的大房子,但是看到「所有權狀」後,才發現原來房子的權狀坪數只有10來坪,其餘都是所謂的夾層面積,想要討回已付出的數百萬元訂金,還要大費周章與建商打官司。
破解招數
建商如果沒有將夾層的面積列入申請興建的面積(即容積)就是非法。既然是非法,當然無法算入權狀面積,為了避免花大錢買到的卻是「夾層虛坪」,買屋時記得要求建商提供「建造執照影本」及「建造執照核准圖說」,看看建商是否有申請合法夾層。
黑心手法2 次施工讓合法變違建
有的建商會在取得合法建築執照後,利用「2次施工」乾坤大挪移,將房子蓋在原先是停車場的位置上,結果消費者是花大錢買價格較便宜的停車位,甚至如果買的是1樓,以為可以利用黃金店面做生意,但因為停車位店面無法申請營業執照,反而變成花錢當冤大頭。
另外,為了讓室內空間變大,很多建案都會藉由2次施工外推陽台(即將陽台改建成室內空間)。
建商還會在施工完畢之後,要購屋者簽2次施工同意書,但並沒有告知外推陽台等於是違章建築,未來有被拆除的危機,而且還會說:其他住戶都簽了,如果不簽就無法過戶。
小心!黑心建商藉夾層不列入容積來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