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似琪(化名)一家旅居加拿大多年,但是在台北市還留下一戶老公寓長期空置,去年5、6月間,突然接到多通台北房仲公司打來的國際電話,表明要幫忙處理房子的意願。
其實薛似琪並不打算賣房子,因為要留個房子,等回台北時還有個落腳的地方,只是聽到房仲人員都打電話追到加拿大來,她也好奇這些房仲會開出多少價錢來賣,於是隨便問了一下價錢,原想35坪的老公寓,能賣個900萬元就算很好了,沒想到房仲開出的價格都在1,300~1,400萬元之間,令她都興起想賣掉房子獲利了結的念頭。
場景轉到台北市信義區,劉曉翔(化名)在2003年SARS過後在莊敬路上買了一戶15年的公寓(33.4坪),總價700萬元,每坪不到21萬元;但是2006年7月底,對門鄰居的房子賣掉了,打聽後才知道,28.5坪的房子,成交總價達885萬元,每坪單價高達31萬元。也就是說,劉曉翔如果現在把自己的房子賣掉,至少有300萬元以上的獲利,表面上的投資報酬率高達4成7,只是房子是自住,賣掉就沒地方住了,早知道當初就多買一戶,3年之間就可以賺個300多萬元。
高價土地及豪宅 都會帶動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