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_黃嘉斌
經歷︰ 光華投信基金經理、統一投信基金經理
現任︰ 一銀證券協理、AAFM金融管理師
記得1993年我剛進入證券市場時,在一次公司對營業員舉行的內部教育訓練上,我的老闆在台上講述了許多關於總體經濟及產業的看法,我坐在台下聽得津津有味,忽然他話鋒一轉說:「我們證券從業人員一定要多充實自己,不要連什麼是EPS都不知道,也許就有同事弄不清楚……」霎時,似乎所有目光都往我這裡投射,因為我確實就是那個不太清楚什麼是「EPS」的人,實在很尷尬,我的工作就正好是電子產業研究員。
EPS就是每股盈餘(Earning Per Share),也就是公司總盈餘除以公司的股數,簡單的表示方式即:每股盈餘(EPS)=總盈餘÷股數,分為稅前和稅後。實務上應用在投資價值的衡量,我們都是以期末股本當分母,在沒有特別解釋的情況下,每股盈餘(EPS)就是指「稅後簡單每股盈餘」。
至於採用每股簡單稅後盈餘作為衡量的標準,主要是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考量。因為上市、櫃公司常有籌資的動作,基本上增資前、後的新、舊股東享有的權利義務是一樣的,所以增資後因為股本膨脹造成獲利稀釋,連帶股東未來可以分配到的盈餘也會變少,投資人當然要以期末股本計算EPS才合理,畢竟那才是最後可以分配到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