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出差去倫敦,原本以為歐洲景氣差,英國的物價會便宜一點。沒想到,1罐礦泉水要新台幣60元,隨便一份漢堡餐都要台幣300、400元。房仲銷售看板上賣的房子更嚇人,泰晤士河畔一間一房一廳的公寓,開價2,000萬新台幣起跳。物價這麼貴,可是,高檔百貨公司哈洛氏(Harrods)的人潮卻川流不息,即使有5名收帳員的結帳區,還是得排個10分鐘才能輪到你結帳。景氣差的時候都這樣?那景氣好時,不是更誇張?
回到台北,剛好遇見兩位英國來的基金經理人,和他們聊起倫敦見聞,他們異口同聲說:「那是倫敦,不是英國!」高房價、高物價都是被外國人炒高的,走出倫敦城後的英國,不是這樣!沒錯,倫敦自「九一一事件」後,因為對阿拉伯人、錢進出都比美國開放,吸引大量中東資金到此投資。正因為人、錢進出自由,不只中東資金,包括印度、中國、非洲的「熱錢」全都匯集此處,讓倫敦能夠長期繁榮。
不過,隨著美元走貶,這些原本停在西方世界的熱錢,從現在起到明年上半年,將大量湧向東方,它們來得急、去得快,會讓投資市場劇烈波動。因此,有經濟學家說,明年可能會是「這輩子最大一次財富重分配的機會」!要怎麼把握?請看本期封面故事。同時,因為稿擠,本期《科學風水》、《閱讀智富》兩專欄暫停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