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選長期儲蓄工具不代表能長期存錢:
許多夫妻為了「強迫儲蓄」,將每月家庭結餘都拿去買長年期的儲蓄險保單(長期儲蓄工具),甚至像花爸一樣,第一年領到10萬元年終獎金,馬上拿去買了儲蓄險,卻沒有考量未來是否年年都有能力支付這筆保費。
只要是長期儲蓄工具,就有長期繳費的義務,持續到期滿才會達到預期效果。另外,花爸把錢都鎖進儲蓄險裡,可隨時變現的短期儲蓄資金(如活儲、定存)變少,一旦家庭財務發生變故,就沒有可救急的資金而須靠借貸來周轉。
3.保單貸款與保費月繳都有隱藏費用:
為了解決繳保費的問題,很多人會像花爸一樣,用保單貸款去繳保費,且將繳費期限從年繳改成月繳,這兩個做法都有隱藏費用的問題,常被大家忽略,從圖1的試算便可以輕易看出。而針對以上3個常見迷思,我提出以下建議:
建議1》
收支出現大變化,先檢視長期支付項目
我鼓勵夫妻在財務上要有良好的溝通,雙方都要了解家庭財務狀況。同時依據各自的時間、能力、興趣去做分工,花爸一家會出現透支的情況,有很大的原因就是當初家庭收入有變化的時候,兩人未能開誠布公地討論,財務問題被隱藏了一段時間,直到發現「錢不夠用」時,已經在吃老本了。因此建議當家庭財務發生變化時(例如收入減少、或買房造成支出增加),一定要做財務盤點,先確保需要長期支付的項目,如房貸、保費、生活支出等,是否已超出可負擔能力,若無法負擔,就要盡快調整。
建議2》
短期儲蓄與長期儲蓄工具都要用
良好的儲蓄習慣應該是短期工具與長期工具都要使用,偏重任何一方都不好,要避免儲蓄統統都存在綁約10年、20年的商品上,且在購買長期儲蓄商品前,要思考未來是否有長期支付能力,特別是如果你的支付能力必須依靠每月穩定的薪水,就必須要確保自己在繳費期間,不會有收入中斷的問題。
理財後心得分享(約診對象 花爸、花媽 )
釐清問題,對未來重拾信心
來健診前,我們非常擔憂家庭財務的狀況,雖然這幾年也做過一些調整,但仍然沒辦法完全改善狀況。直到這次有專業顧問幫我們重新釐清問題,才發現原來沒想像中的嚴重,只要照著顧問的建議,就有機會讓財務由負轉正,對未來又重拾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