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來最讓人恐懼的事就是關稅戰的開打,引發全球股市重挫,雖然台股遇上了清明連假暫時避開下跌,但4月7日開盤當天加權指數補跌高達2,065點,幾乎是開盤就所有個股與指數均跌停作收。流動性危機造成的恐慌反應,更讓後來的融資維持率一度降至118%的水準。要知道,當融資維持率來到130%以下時,已是追繳令四處追殺;當降到118%,代表用融資開槓桿的投資人多年來的獲利瞬間歸零。
當市場急跌,投資人最關心的就是該不該進場?以長期投資為中心思想的投資人,市場急跌當然是跳樓大拍賣的時刻,可趁機進場撿便宜,畢竟從2024年7月11日的2萬4,390高點以來,台股在4月最低來到1萬7,391點,大幅修正達28.7%,可說是打72折的概念。對長期投資者而言,若認為台股在2萬4,000多點時可以布局,那打了72折不就更應該大舉買進嗎?
當然,更多投資人擔心的是市場是否會繼續下跌?實際上,沒人知道真正的最低點在哪。當下是否該進場,我建議投資人自問2個關鍵問題:1.現在這個時間點對你來講,是否為打折買進的機會?2.要是後續股價繼續向下,打到6折是否還想繼續買進?若答案皆為肯定,就是你該行動的時刻了!
關稅影響出口動能
民生需求類股衝擊較低
在此波修正的過程中,絕大部分修正幅度較高的個股是屬於跟關稅有直接相關的企業,尤其是出口導向的公司。這類公司因為需要透過出口的方式來賺取收益,若是關稅增加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直接的影響就是出貨量減少,甚至若關稅無法順利轉嫁,那稅後淨利肯定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