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後的關稅方案尚未出爐,但各機構一面倒地都認為美國經濟將因此下降,通膨將因此提升,大家所期待的降息可能就會大幅延後了!例如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估算美國通膨將因此增加0.8%;摩根士丹利估算通膨將增加0.3%~0.6%,GDP成長率將下降0.7%~1.1%,今年預估美國GDP成長率將可能降至1.2%~1.6%(去年是2.8%);安永(Ernst&Young)會計師事務所認為通膨將上升0.4%,GDP下降1.5%,明年再降2.1%;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評估,高關稅政策接下來4年恐對美國經濟造成約2,000億美元的損失,一般美國家庭每年得額外支出2,600美元。
台積電的美國政策 決定台灣是否在劫難逃
就台灣而言,台美關稅稅差僅0.9個百分點(台灣對美國進口商品平均課稅1.6%,美國對台灣課0.7%,詳見圖1),還低於美國整體關稅2.2%的加權平均值,較大問題還是在於台灣是美國第5大的貿易逆差國,去年貿易逆差達到739億美元,對比2017年川普第1任期時,成長幅度高達3.6倍,更是美國前5大貿易逆差國中成長幅度最大的(詳見表1)!
其中關鍵自然是川普多次提到的,台灣半導體賺了美國太多錢,因此川普多次揚言要對台灣半導體加稅100%。看來台灣是「在劫難逃」!至於川普政府會對台灣如何課稅?如果真是「對等關稅」,問題還小一些些,但顯然不會是一致性稅率,尤其前述的半導體產業,即便不是真的被課100%,但高過其他產業稅率將無可避免。不過這還會有變數,關鍵在於台積電的美國政策。
關於台積電的傳言不斷,包括擴大對美投資、要求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廠都將赴美設廠,乃至於購併、入股英特爾(Intel),或與英特爾合資成立新公司等等,都將影響川普政府對台灣的課稅稅率。若單純只是課稅,其實對台積電的傷害算是最小的,因為台積電有能力轉嫁給客戶,但對台灣其他業者那就苦了,尤其對成熟製程業者勢必是重傷害。也不單成熟製程的半導體業者,舉凡缺乏高轉嫁能力的業者,都會是這波關稅戰的受害者,其中自然就屬傳產業者勢必是「海嘯第一排」!除非這些業者已經有在美國或其他安全名單內國家設廠,才能逃過一劫,甚至反而因此得利。
市場近期上下震盪 留意標的關稅轉嫁能力
對投資人而言,在一切底定前(目前關鍵時間就是4月2日),這段期間內市場波動勢必隨著各種消息而上下震盪,投資人最好盡可能短進短出。操作標的則優先考慮在美國有廠的業者,相對可以趨吉避凶。此外,品牌廠商勢必會比代工廠商受傷更重一些,代工廠商當然也要視其轉嫁能力,像國內的「電子六哥」——鴻海(2317)、和碩(4938)、廣達(2382)、緯創(3231)、仁寶(2324)、英業達(2356),投資人其實都不需太過擔心。
就大方向來說,「美國優先」自然是不用多說了。此外,在石破茂的努力之下,日本也大概「免疫」了,加上今年7月參議院議員將改選,日股、日圓都有機會看升。得利於俄烏戰爭露出曙光,歐股今年以來上漲不少,但這只能算是補漲行情,畢竟歐洲基本面還是不好,加上川普也一再點名歐盟將被加稅,投資人還是小心為上。(本文作者為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
延伸閱讀
▶晶片關稅說法兜不攏,怎麼解讀?艾蜜莉:政策需空間操作,別被新聞牽著走
▶關稅危機尚未解除!川普放話:將針對半導體、電子產品實施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