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單這樣挑

超高齡社會來臨,趁年輕架構養老防護網

如何用較低保費投保長照險?

撰文者:林竹 更新時間:2021-12-01 瀏覽數:8,370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關鍵字:

超高齡社會 長照 失智症

再過4年,台灣因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數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當台灣高齡人口增多,長期照顧就成為人人都應關心的話題。

失能險陸續停售
長照險投保率卻不到4%

長照是一個無法預估終點線的長期抗戰,面對龐大的長照支出,除了申請政府的長照2.0相關服務獲得基本補助外,預先投保商業保險,以保險金支付長照費用,是專家認為可減輕長照壓力的策略之一。


過去,商業保險中的失能險,因能針對意外或疾病失能衍生的長照情況進行理賠,加上保費相對便宜,而成為民眾投保的重心。但在2020年底失能險陸續停售後,針對長期照顧進行理賠的險種,改以長期照顧險(編按:以下簡稱「長照險」)為主。

然而,根據金管會公布的「109年度長期照顧保險投保對象之性別、年齡、要保人所在行政區域與年收入分布之交叉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底,壽險業長照險有效契約達80萬4,685件,其中被保險人多以女性為主,但整體投保率僅3.4%。

為什麼長照險的投保率會如此低?民眾該怎麼聰明選長照險?除了長照險,還有什麼保險規畫為老後生活所需?《Smart智富》月刊特別專訪合作金庫人壽總經理沈玫君,請她就保險專業角度談談如何投保長照險。

相較之前熱賣的失能險,保費相對較高,是長照險之所以投保率偏低的原因。但沈玫君認為,長照險仍能轉嫁民眾對長照的擔憂,因為長照險規定,只要被保險人經專科醫師診斷判定,符合長期照顧狀態,在「生理功能障礙」,也就是依巴氏量表或其他臨床專業評量表診斷,被保險人在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動及更衣等6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持續存有3項(含)以上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即被保險人經專科醫師判定持續失智狀態(編按:指按「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ICD-10-CM)),且依臨床失智量表(CDR)評估達中度(含)以上,即分數大於等於2分,非各分項總和,只要符合此2障礙其中之一,且超過免責期(詳見名詞解釋),就能獲得理賠。

當長照險被保險人符合理賠條件,也就是符合「長期照顧狀態」時,必須維持該狀態達特定天數未能復原,保險公司才會理賠保險金,依法規定免責期不得超過180天,免責期產生的費用,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純保障型長照險
保費較返還型便宜3成

基本上,長照險是針對失智狀況所產生的長期照顧,提供保險理賠的保單,因此也成為很多擔心失智風險民眾的選擇之一。

目前市售長照險,依保障期間分為終身與定期2種。沈玫君建議,無論選擇的是哪一種保障期間,長照險投保都應在年輕時就開始投保,一來是年輕時投保,保費相對便宜;二來,失智長照不是年長者才會發生,年輕人也可能會有失智風險。

其實,全台約有逾萬名30~64歲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他們的失智症狀跟年長者相同,若未透過積極就診與藥物控制,失智症狀也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嚴重。

而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通常是家庭重要的經濟支柱,失智後恐無法再繼續原有的工作型態,收入可能會銳減甚至中斷;此外,年輕就失智,被照顧的時間相對較長,也會成為家庭開銷的長期負擔,因此沈玫君提醒,長照險規畫真的要趁早開始。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