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險
號稱高報酬,全台銷售金額逾10億
死亡保單4風險 不可不慎
撰文者:林 竹
更新時間:2011-12-01
瀏覽數:24,124
你聽過保險業務員報你買報酬率4成以上、穩賺不賠的保單嗎?
這種俗稱「死亡保單」的商品,7、8年前曾在台灣掀起銷售熱潮,訴求購買瀕臨死亡者的「保單受益權」,就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至少40%的報酬率,吸引數千名消費者積極搶進,全台銷售金額達新台幣10億元以上。由於保單要等到對方死亡才能領取報酬,因此被稱之為「死亡保單」。
哪些人在買這種保單?保險業者指出,通常是有錢、能承受高風險、追求高報酬的投資人,最喜歡買。不過報酬大,風險也高,很多人買了死亡保單後,不僅未獲利,反而賠很大。
到底什麼是死亡保單?為什麼會造成投資人損失?這類商品有什麼風險?如果買到,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
並非「保單」
而是受益憑證
死亡保單(Death Benefit)真正的名字應該叫做「保單貼現」(Viatical ettlement),它並不是保險商品,而是一種「受益權能夠轉讓的憑證」。
保單貼現1980年在美國出現,主要是針對一些罹患重病,如愛滋病或癌症的民眾,他們因重病失去工作,急需現金支付醫療費用,但是之前投保的保單必須死後才有理賠金可以領,所以將手上原有保單的受益權轉賣,交由第三人或投資公司買下後再拆分、轉售給其他投資人,以換取現金,待將來死亡後,保險理賠金就由買到受益權的投資人領取。
簡單來說,就是被保險人賣出保單換現金,投資人買保單受益權賺理賠金。
慘遭套牢
依約獲利者不到1成
這種商品在2000年開始引進台灣,拆解後看似合理,但實際情況是,購買這類保單能夠依約獲利的人,其實不到1成。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透露,大部分的消費者是興高采烈地參與了當時的銷售熱潮,一次付出1萬~3萬美元,買下重病者的保單受益權,最後卻一毛錢都拿不回來,慘遭套牢。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