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期間,全球股市總共發生2次較大幅度下跌的情況,分別是2018年10月聯準會(Fed)主席表示升息幅度距中性利率尚有一段距離,暗示升息循環還看不到盡頭,當時全球經濟發展因持續升息已經有所放緩,且同時美國正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導致市場有較大幅度的修正;另外一次,就是2020年全球COVID-19疫情大爆發,全球性封鎖導致經濟衰退,令股市大幅回調。
我們以MSCI全球指數為標準化基準,檢視ESG指數在風險環境下是否真能有較佳的抵禦效果。縱軸為各指數相對於MSCI全球指數之累積報酬表現,0軸以上代表相對報酬為正,即其有較佳的抵禦效果;反之,則代表不具抵禦效果。
在第1次因景氣不佳加上中美貿易戰導致的股市大幅下調期間,3檔ESG相關指數都呈現了優於MSCI全球指數的表現,這也與前文中所提及,ESG因子對公司的風險溢酬有顯著影響,面對下跌有更好保護效果的結論相呼應(詳見圖6)。
而第2次下跌,則是繼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大的黑天鵝事件——COVID-19的出現,導致全球政府大範圍實行封鎖,也直接嚴重衝擊各產業。在這段股市大幅下調期間,如同2018年年底的情況,我們發現3檔ESG相關指數的表現皆優於MSCI全球指數(詳見圖7)。
看到這裡,相信讀者不難發現,在風險性事件發生的當下和短期之內(比如1季),ESG指數能產生一些超額報酬,但究竟是否在事件後就會均值回歸,回吐先前的超額報酬呢?因此,我們要觀察2020年∼2021年年底、總共2年的較長期間,3檔ESG相關指數和MSCI全球指數的相對表現,並加上COVID-19全球每日新增確診數作為風險性事件的衡量。從圖8中,可以發現2件事:
1.ESG指數在疫情升溫,也就是風險增加時,表現確實優於大盤。
2.長期來看,ESG指數的超額報酬確實可以持續累積,即使疫情後市場快速復甦,也沒有因此回吐超額報酬。
總結以上,可知ESG指數面對風險性事件時,的確有一定的抵禦能力,且長期來看,這些超額報酬也能持續累積。綜上所述,投資人不妨在投資組合中加入一些ESG的相關配置,除了分散投資組合風險,也能更有效應對風險性事件。(本文摘自《後疫時代,ESG投資翻轉未來》Chapter 2)
小檔案_國泰投信團隊
- 張 錫|國泰投信董事長
- 張雍川|國泰投信總經理
- 鄭立誠|國泰投信量化暨指數事業處副總
- 林盈華|國泰投信資深基金經理人
- 游日傑|國泰投信資深基金經理人
- 蘇鼎宇|國泰投信資深基金經理人
- 李旼易|國泰投信資深經理
- 陳郁仁|國泰投信指數商品部主管
- 鄭凱允|國泰投信研究分析副理
- 李翰林|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
- 鍾郁婕|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
- 游凱卉|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
- 蘇傳宇|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
- 江宇騰|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
- 林易衡|國泰投信量化暨指數事業處研究員
- 陳婉侖|國泰投信研究員
博客來購買連結
延伸閱讀
▶新能源電廠 還有雙位數漲幅空間
▶亞洲ESG發展有望後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