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該先買房還是存退休金?房貸沉重該如何準備退休?一次解答投資常見的4大問題
撰文者:雨果的理財生活觀 更新時間:2022-01-27
瀏覽數:3,632
最近有收到幾位網友私下詢問的問題,因為內容不涉及個人隱私,所以寫成文章一起回覆,讓其他有類似情況的人也可以共同參考。
問題1》我已婚,有個4歲小孩,還有房貸,付了房貸之後,每個月都很難剩下錢,目前幾乎沒有儲蓄,請問我要如何存退休金?
您的情況,目前小孩應該是就讀幼稚園,這時候大概是除了大學以外,學費最貴的時期,等小孩念小學後,應該每個月可以多一些餘額出來儲蓄,另外,不清楚您目前年齡與房貸還剩幾年要償還,無法確切推論,但如果您還清房貸的時間離您計畫退休的年紀還有一段時間,這時候也是會增加可投資金額的時段。以下幾個建議供您參考:
等小孩上小學後,每個月應該可以省下1萬多元的學費,看還有沒有課後安親班的支出,這筆金額可以拿來做基金或被動式指數ETF的投資,如果您距離退休還有20年以上的時間,應該還可以存到一筆費用。
至於小孩要不要上才藝課,要不要有固定旅遊或是出國的經費,這一點須由個人自行考量,畢竟現在與退休後想要過甚麼樣的生活取決於在個人,如果房貸還完後,又可以增加每個月的投資金額,所以還是有機會的。不過還是建議進行投資前,必須要先留存4個月~6個月的生活備用金,以防不時之需。
另外您還有在繳房貸擁有房產,其實在退休後,您已經繳清貸款的房產也是一筆資產,如果小孩長大後在其他縣市工作,或是不需要住在家裡,您可以考慮將房子賣掉,搬到房價較低的地方,多出來的錢可以再放進可以提供較穩定報酬的市場進行投資,增加投資金額,等同於多了一筆費用來支付退休生活。
如果小孩必須要住在家裡,也可以考慮賣房改租房,目前房價與租金的關係,大多可以負擔40年的房貸,若將賣房的錢投入有穩定報酬的投資產品,您可以取得的獲利可能已足夠負擔房租還有剩,當然,這是風險比較高的方式,是非不得已時的考慮方向。
如果您是一般勞工有投保勞保勞退,那麼退休後每年還可以有政府給付的約1萬元~2萬元的收入,也能減緩準備退休金的壓力。
問題2》我今年28歲,從中部到台北工作,月薪3萬8,000元,扣除生活開銷與房租後,每個月剩1萬5,000元,如果有大筆的娛樂開銷,每個月剩不到1萬元可以儲蓄,請問我該先存錢買房還是投資存退休金?
雨果會建議您優先存退休金,盡量減少非必要開銷,除了生活備用金之外,將可用的資產投入股市與債券,您可以選擇基金、複委託、或開美股帳戶直接投資美國與全球市場,如果怕不懂或覺得太麻煩,退而求其次可以只買元大台灣50(0050)ETF與元大台灣高股息(0056)ETF,最好還是配置一些較保守保本的投資項目,等累積到500萬元資產後,再考慮是否要從中提出200萬元~300萬元來當買房頭期款。
由於您是由中部北上至台北工作,將來退休後也有可能會回到中部家鄉,所以在台北置產的重要性似乎不若準備退休金來的重要,若您真的很想要在台北買房,不想等到累積到500萬資產,至少您還是要先累積到一筆頭期款,如果買房後就幾乎沒有存款,那麼這間房產就是您唯一的資產,您可以考慮如上一位的建議,退休時將房產賣掉回到台中買較便宜的房子,多餘的資金加上儲蓄,還有勞保年金與勞退,可以充當退休後的生活費使用。
問題3》我過去幾年每個月固定會投入2萬元在股票市場投資,主要是買個股,但這幾年下來很少賺到錢,想請問我應該繼續投資股市嗎? 有沒有其他比較能夠穩定獲利的方式?
過去幾年的股票市場算是多頭市場,既使只要買進元大台灣50(0050)ETF也可以累積不錯的獲利,如果您這幾年下來還是沒賺到錢甚至虧損,表示您目前的投資方式是不適合您的,我猜想您的投資策略可能是短進短出想賺價差,研究各種技術線型想快速獲得巨幅報酬。
其實每種投資方式都有利弊,有人可以利用技術分析賺到股票價差,有人透過自動交易系統做當沖獲利,甚至有人靠幾個內線消息就獲利好幾倍,不同方式都會有人賺到錢,也有人虧損。
如果目前的方式無法讓您獲利,或許表示目前的方法並不適合您,我會建議您嘗試其他的模式與方法,譬如挑選大家常說的高股息定存股,改投資定期定額基金,或是海外ETF,長期持有避免短進短出,讓股市波動影響您的心情,常常買高賣低,更讓投資手續費吃掉了您的獲利。
想要穩定獲利大概只有定存才能辦到,若您能承受一段期間的帳面虧損,長期持有並持續投入資金,相信多年之後您就可以看到有感的資本利得,或許會好過目前的投資狀態,在多頭市場還是無法獲利。
問題4》我今年45歲,房貸還有10年還清,小孩念國中,過去投資基金累積了資產大約有250萬元,每個月自動扣款2萬元,目標是65歲可以存到2千萬元退休金,最近看很多人在推薦ETF,請問是否建議改變投資標的?
目前被動式指數型ETF真的很熱門,如果您沒有挑股的能力,或是不想花時間在研究公司產業與財報,投資基金或ETF確實是比較省時省力的方式,而報酬率也足以讓您累積到一筆夠用的退休金。
基金(共同基金)與ETF(指數型基金)的主要差別,在於投資的主動性差異及管理費的成本。您可以透過台灣的銀行或證券公司購買基金,許多基金都是主動式的,所謂的主動式就是由一群經理人幫您研究全球市場,並幫您主動挑選具有優勢的公司進行投資,基金會收取2%~3%的管理費,由於管理費是由基金淨值裡內扣,不會另外向您收取,所以您不會有感覺。而海外的ETF,尤其是被動式的ETF,管理費用相對來說低很多,通常介於0.3%~1%之間,這中間的差別就是台灣的銀行或證券公司所要收取的管理費用。
您想想,若您的基金1年報酬率是15%,管理費是3%,表示您的投資報酬被抽走了20%,您獲利100萬元,被銀行與基金公司拿走了20萬元,長年累積下來,您的報酬率一定是會比海外ETF來的差,若每年管理費差2%,累積20年後的報酬差距是很可觀的,如果您肯花時間去了解如何投資海外ETF,無論是透過國內銀行的複委託,或是直接到美國開證券戶,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但缺點就是無法讓您設定每個月3,000元、5,000元的定期定額,您必須要累積到一定的金額後才能單筆買進。
下表做一個簡單的試算:假設您在退休前依舊可以每個月準備2萬元進行投資,10年後房貸繳清又可以每個月多出2萬元儲蓄投資,以投資年化報酬率7%的方式,就可以在20年後達成2,000萬元的退休資產(參考第1張表),然後以退休後4%的報酬率計算,每年領出80萬元當生活費,每個月費用6萬6,000元,以2%通貨膨脹估算,相當於目前的4萬5,000元,2,000萬元資產可以一直用到99歲才會用完(參考第2張表),這裡還沒考慮勞退與勞保年金呢!
如果退休後的報酬率降成3%,可以用到93歲,若更低來到2%,還可以用到90歲。所以,退休後將2,000萬元資產放在可以每年固定產生2%報酬的投資商品上(或許當時的定存利率就可以達到),就足以每年提領80萬元來生活。
隨著通貨膨脹增加提領金額直到90歲,若80歲後花費減少不需要提領這麼多錢,譬如每年只提領相當於66歲時的50萬元,則可以延長用盡年限到96歲。這時您要煩惱的就不是錢夠不夠用,而是您能不能健康的活到這個年紀了。
退休後的投資不需要太過追求投資報酬率,能夠提供穩定報酬並避免損失本金的方式,應該更為重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雨果的理財生活觀
延伸閱讀
▶手上持有價差超過40%的金融股,該賣掉賺價差還是繼續存股領息?艾蜜莉:價差很誘人,但得先思考這2點
▶銀行帳戶數多寡,可能反應了你的財務健康度?蔣竣植:財務管理愈簡單愈好
▶高房價壓不下、政府積極力斬炒房金流!金管會還留有「這招」殺手鐧遏止炒作
雨果以過去17年的生活理財經驗,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財與投資觀點,希望透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與各位共同建立一個正確且可行的理財退休計畫。本文內容會包含股市投資、保險規劃、理財觀念、與商業想法。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