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風靡20年的《富爸爸,窮爸爸》究竟是理財雞湯還是毒藥?那些作者沒告訴你的5件事...

撰文者:閱讀前哨站/Waki 瓦基 更新時間:2022-07-14 瀏覽數:44,731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要從一片理財書海裡找出一本優質讀物,就像在稻草堆裡找鑽石一樣。《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就是稻草堆裡最大、最亮的那顆「水鑽」,有著絕佳的光澤和完美的賣相。問題在於,不是每個人都是鑽石鑑賞家,更不知道自己可能「錯看」了些什麼。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怎樣的書?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長期占據排行榜的投資理財暢銷書,甚至出到了20週年紀念版。這本書的作者是日裔美國人企業家羅勃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富爸爸系列書籍更在全球翻譯成51種語言、暢銷4,100萬冊以上。

在夏威夷長大的作者羅勃特清崎,他的財務價值觀來自於兩個爸爸的引導,一個是親生父親「窮爸爸」,另一個是鄰居的父親「富爸爸」。兩個爸爸對金錢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羅勃特清崎透過一窮一富的故事推演,讓讀者跟他一起重遊這段回憶。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從作者年幼的故事說起,一路談到他出社會、創業的種種經歷。書中挑戰一般讀者常接受到「中產階級家庭」的財務教育,將「富人」的思維模式以富爸爸的口吻娓娓道來,我甚至聽過許多人稱這本書為理財啟蒙之書。

為什麼我會讀這本書?
我原本對《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興趣缺缺,但是剛好我前陣子讀到《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這本書,由日本第一書評家土井英司所寫,他說:「很多人會鄙視暢銷書,但其實,光是思考『它為何暢銷』就非常有價值。」

因此,這本書便雀屏中選了。我秉著一股實驗精神,試著實踐從《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學到的精神:「書本不是只有『裡面』可以畫線,書本『外面』或許也有些東西值得畫線。」

這篇文章跟你分享我從這本書裡面學到的重點,以及書本外面作者沒告訴你的那些事。

我的4個重點思考與心得整理
在閱讀的過程中,前半段讓我感到熱血沸騰、受到啟發,翻新了傳統中產階級家庭教育的金錢觀(我是公務員體系家庭出身)。但後半段我漸漸感到不對勁,作者對於金錢的愛好、對於賺錢手段的追逐,讓我開始冷靜下來思考其中的不合理之處。

重點思考1》富人不為錢工作
羅勃特清崎從富爸爸的言行舉止之中,發現到「中產階級為金錢而工作。但是富人不為錢工作,他們讓錢為他們工作。」我很喜歡這段文字背後的精神,關於富人如何看待金錢,這段文字提供了2個很棒的觀念:
1.富人並非不工作就能賺錢
許多富人甚至比中產階級更熱愛自己的工作。富人透過許多有挑戰性的工作,不斷成長與拓展見聞。他們透過工作獲得更多的靈感、洞見和商業思維。他們看的不僅是工作薪水的「當下價格」,而是透過工作所學提升自己的「未來價值」。

2.富人重視投資、而非消費
富爸爸雖然有錢,但是非常節儉,他開便宜車、住便宜房。中產階級反而時常落入一個惡性循環,貸款買好車、買好房、買奢侈品,看似物質生活富足了,卻終其一生透過勞力換取薪水。富人專心投資金錢在資產上,用資產滾出來的利息和盈餘進行消費。

重點思考2》培養財務智商:資產、負債、現金流
這本書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看懂「現金流」的概念,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財務智商。羅勃特清崎把人們擁有的事物區分成「資產」和「負債」兩種,他定義「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口袋裡的東西,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口袋取走的東西。」

從下圖可以一目瞭然看出,窮人的現金流,大概就是收入和支出打平,無法累積足夠的資產,也很難向銀行借貸。中產階級的現金流,除了花錢消費之外,還必須繳納許多的貸款,如果沒有累積資產的概念,一輩子很可能陷入依靠勞力工作償貸的循環。

圖片來源:閱讀前哨站

富人則是盡可能累積資產,用資產滾出來的利息(例如股票債券的利息、房地產收的租金)支應生活,而且盡可能減少負債。「 窮人只有支出。 中產階級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富人買入資產。」這個概念,足以開拓你的財務視野,讓你用不同角度去思考自己身處的財務象限。

重點思考3》為學習而工作,而不是全為了錢
羅勃特清崎雖然在言談之間,充滿了對「受雇工作」中產階級的嘲弄,但是「為學習而工作」這個概念,倒是值得畫線深思。我們可以警惕自己的是,是否單純為了工作的薪水,付出了勞力和時間,過程中卻沒有任何的成長?然而,富人從事工作的目標,除了錢之外往往還有更多的意圖。

作者鼓勵讀者突破框架,打破要在一個行業裡面深度鑽研的執著,勇於嘗試不同的公司業務,甚至在不同產業之間切換。重點是接觸不同的刺激、不斷學習新事物,讓自己觸類旁通掌握更多跨領域技能。舉個例子,你以為羅勃特清崎很會投資?他其實最會的是行銷自己的書和課程!

在《黑馬思維》書中的這段話,也給了對自己工作迷惘的人們一個勇敢的方向:「起初自以為的熱情,不一定要堅持不懈,途中做出改變或放棄,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而是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中,依據自己內在的動力,去調整和適應新的方向,逐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熱情。」

重點思考4》稅收的歷史和公司的力量
直到書中這一段談稅務與公司的部分,徹底敲醒了我的警鐘。羅伯特清崎毫不掩飾地透露出一個訊息「有錢人懂得用公司來避稅」。對我而言,這根本是一種「倒果為因」的態度,對於金錢的追尋,大可不必至此。

成立公司的目的,應該是透過產出服務或商品,提供給整體社會更多的價值,公司稅務的優勢只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如果把方向弄顛倒,先為了避稅與節稅的手段而開立公司,這不就是令人最討厭的富人嘴臉?羅伯特清崎的文字中,充滿了濃濃的後者意味。

我會隨時以二戰集中營倖存的心理醫師法蘭克在《活出意義來》寫下的這段名言來警惕自己:「成功就像幸福一樣無法刻意追求:它是種隨之而來的東西 — — 當一個人獻身於偉大事業時,產生不期而至的副作用 — — 或傾心臣服於愛人時的副產品。」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