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沒說的事

如何教出富小孩? 耶魯老爸與12歲女兒犀利對談

撰文者:詹宛霓 更新時間:2017-11-03 瀏覽數:43,593

關鍵字:

存錢 兒童理財 耶魯老爸




耶魯大學金融系終身職教授陳志武,1962年出生在湖南農家,父母耕作於茶陵田園間,未曾受過任何啟蒙教育。幼年的黃金學習期,陳志武又遭逢1966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成了眾人口中的「失落的一代」。即便如此,他仍找機會埋首苦讀,並在因緣際會之下錄取耶魯大學的金融研究所。雖然口袋只剩幾十美元,陳志武仍毅然決然地搭上前往美國的班機,開始了在美求學之路。

擁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加上西方的學術訓練,陳志武一反傳統上東方父母不跟小孩談錢的習慣;他反而認為應該主動出擊,及早為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念。


本身有2位女兒的陳志武,當她們各自是14歲和12歲時,陳志武就已經開始教導她們正確的財富觀念,同時,為了增加女兒們的學習興趣,他不會死板的上「財務課」,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女兒們最感興趣的部分,用互動的問答方式進行機會教育;有時他會故意表達出不同的意見,進一步刺激女兒思考,讓女兒去挑戰他所提出的質問,循循善誘女兒自我思辨的能力,而不是盲從權威。

看賺錢之道》財富取之有道,絕不可賺違心錢
譬如小女兒陳笛12歲時,對成為富翁很有興趣,陳志武並不像傳統讀書人,會訓斥女兒要努力讀書,不要去想賺錢,他的想法是:該如何教女兒賺合乎道德的錢?

有一次陳笛和陳志武討論,想將糖果連鎖店開在全國各中小學和幼兒園旁邊,還要把糖果包裝設計得很可愛,吸引小朋友購買。陳志武一方面覺得女兒很有生意頭腦,卻也為她不擇手段想賺錢的部分感到擔憂。

為了讓女兒了解賺錢不能不擇手段,陳志武向女兒說明賺錢的方式有2種,「一種是讓別人受益,自己也賺錢,另一種則是損人利己。」陳志武解釋,在學校旁邊賣糖果,利用小朋友上下學途中、在父母沒有看顧的情況下,吸引他們買糖,小朋友無所節制的吃糖,不但會蛀牙還會長胖,雖然可以賺錢,但賺的卻不是良心錢。

「妳已經知道多吃糖不是好事,連媽媽都禁止妳飯前吃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連自己都不願做或知道不該做的事,就不要施加於人。」陳志武向女兒解釋。

而像美國的零售業巨擘沃爾瑪公司(Wal-Mart)就透過天天平價,幫助全美上萬個家庭省錢,因為它幫助了這麼多的人,所以得到回報,變成了億萬富翁。

看借錢之道》借貸可帶來產出,但要量力而為
「陳笛,這次金融危機(編按:指2008年金融海嘯)還在惡化,你們同學也受到影響,可能有些父母失去工作,也有些父母交不起住房貸款,把自己的房子交給了銀行。」陳志武趁著這個機會向女兒解釋,過去很多年,許多不該借錢、沒能力還錢的人,卻因為不負責任的金融機構任意放款,導致今日債台高築,甚至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親眼目睹金融危機殺傷力的女兒也頗有感觸,「借錢花顯然不好,量入為出才對,根據自己收入多少,決定花多少錢,這才能培養個人的責任感。」陳笛說。

陳志武進一步以反問來誘導女兒深思,他說:「但是,妳怎麼定義收入?個人可以花的收入,不能只包括過去和今天的收入,也該包括你未來的收入……只要借的錢沒有超出你未來的收入預期,那麼,就沒有違背量入為出的原則,妳還是在自食其力。」

聽到父親的挑戰,陳笛顯然有不同意見,她回答:「你怎麼知道未來收入預期可靠呢?在你借錢後,如果預期無法實現,怎麼辦呢?」

陳志武再回問,「妳是不是說,不管怎樣,妳將來都反對借貸?」

陳笛回答:「這得看錢的用途,如果借錢做純粹的、沒有產出的消費,像花錢買奢侈衣服、消費品,那就不應該,是浪費。但是,如果是借錢投資、辦企業,那樣,花錢能帶來產出,借錢花也行。所以,關鍵看用途是什麼,是消費、還是投資。」

透過父女之間一來一往的尖銳對話,陳志武讓女兒更深刻了解金融危機的本質,也對於錢與債的用途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