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人工智慧好方便,隨意使用當心被告!AI生成作品恐有法律問題?專家4點解答

撰文者:林鼎淵 更新時間:2023-09-19 瀏覽數:12,620

不同AI工具的規範不同

除了不同國家的法律不同外,不同AI工具的規範也不同,下面跟大家列舉幾個案例:

Stable Diffision

線上版本:屬於創用cc,簡單來說就是公眾所有,連結
本機版本:你可以自行定義,但須符合國家的法規。

圖片來源:Stable Diffusion


Midjourney

付費使用者:在法律許可內擁有產出作品的權利,但不包括你對別人圖像的創作;年營收100萬美元的公司必須選擇Pro方案才擁有產出作品的權利。

不過Midjourney並不會為使用者做擔保,且他會拿你生成好的資料再做應用,連結

圖片來源:Midjourney

DALLE

你可以拿創作出來的作品去商用、販售、移除浮水印;但不可以去誤導你的對象,需要告知這些是AI生成的,連結

圖片來源:DALLE
圖片來源:DALLE

Adobe Firefly、Shutterstock

這2個公司很霸氣,說如果你使用它生成的圖被告,他會幫你處理:

Adobe Firefly:連結
Shutterstock:連結

如果想導入生成式AI,可以參考的指引

因為AI發展極為迅速,下面所提供的指引僅供參考,需要定期重新審視,以確定是否合適:

使用生成式AI前

公司如果想導入就要明定可使用的生成式AI工具,並切記不要透過它來取得「事實資訊」,這邊放一個美國律師用ChatGPT生成不存在判例的笑話。同時要認知到你所輸入的資料也會成為AI的訓練資料,如果發生意外時,還是需要由「人」來負最終的責任。

輸入資料

切記不要輸入他人的資料、商標、著作物,以及個人、公司的資料;這邊分享一個三星員工外洩機密資料的事件

使用生成內容/作品要有的認知

內容可能有不實訊息、毀損他人名譽,甚至侵犯他人著作權(比如要求產生特定畫家、作家風格的作品)。

如果想利用生成內容/作品

可能侵害他人商標權、設計專利權,或包含虛偽的個人資料、毀謗毀損名譽。如果想擁有著作權,請勿直接使用生成內容,要經過自己的編輯、改寫、組合,並記錄這些過程。同時要遵守各個AI工具的使用條款。

以上是筆者的課堂筆記,完整的課程影片請至連結觀看。

如果您想在AI的浪潮中站穩腳步,並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占據優勢,那麼筆者出版的新書絕對是您入門AI的第一步!

本文獲「林鼎淵」授權轉載,原文:AI 法律的第一堂課(課堂筆記)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經濟數據好轉、AI題材回神!經濟準備軟著陸,除了美股現在還能投資什麼?
找完資料還得花大把時間美化排版?7步驟搞定!行銷人必備AI簡報神器來了
AI創作的藝術作品能受著作權保護嗎?美國法官用「這原因」打槍申請者

Nexusguard Software Specialist、生成式 AI 創新學院發起人及講師、全台第一本 ChatGPT 應用專書《ChatGPT與AI繪圖效率大師》作者。

曾於商業周刊、遠見雜誌、T 客邦等平台開設過 AI 課程,也受邀至中華電信、中華郵政、滾動力等企業擔任內訓講師。職涯中培育過多名工程師,專注寫 (1)最新技術 (2)團隊合作 (3)工程師職涯的文章,目前出版過 5 本專業書籍。

部落格:https://dean-lin.medium.com/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