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台積電花10天填息是場壞預兆?台股下半年不妙?專家:24000點是今年難以跨越的關卡
撰文者:張銘忠 更新時間:2025-06-25
瀏覽數:2,833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摘要
除權息旺季將至,但今年很不一樣,先有關稅戰讓企業提前拉貨,再來是ETF換股與投信作帳都在6月同時上演,那7月關稅戰不管談得怎樣,基本面跟籌碼面還能有多少想像空間?還能順利填息嗎,或只是更多的左手換右手?
每年6月~8月是台股所謂的除權息旺季,上市公司會將企業盈餘透過現金(股息)或股票(股利)的方式回饋股東。
在除息日,個股將扣除現金配息的額度而股價下滑,也就是所謂的「蒸發」。差別就在於,若股價能順利完成填息,漲回除息前水位,那參與除權息的投資人就能既賺股息、又賺到價差。
不過,是否參與今年除權息行情,或許比以往更需要考慮大環境因素。
今年尚未過半,台股高點2萬3,651到低點1萬7,306點,已有超過6,000點的波動空間,如此大的振幅說明了什麼?那就是行情處在極度不穩的投資環境,諸如Fed遲不降息、美債風暴如何解、半導體稅率7月9日的大限的決定又是什麼、各國關稅稅率的迷糊仗談得如何、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升溫。
這大盤又讓空方有多少可乘之機,沒有太多人有把握。
今年的除權息行情,就如同台積電(2330)的示範效果,除息後貼息機會的可能性很高。再加上加權指數本益比長期在15倍~20倍之間,如今已在17.05倍,若要算入扣除除息蒸發的千點,2萬4,000點應為今年難以跨越的關卡。
圖1:加權指數近5年本益比
圖片來源:玩股網
個股除息不可忽視大環境
個股也並非真空於市場,不可能不受大環境影響。
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引發提前拉貨效應,使許多外銷企業短期內營收表現亮眼,但也為下半年營收埋下壓力與隱憂。新台幣升值也對出口導向型企業的獲利能力構成挑戰,下個月(編按:2025年7月)的第2季財報,匯損可能成為影響獲利的重要因素。
再加上6月是ETF換股與投信作帳的高峰期,投資人需特別留意近期被投信大幅買入的個股,因為在作帳結束後,可能出現獲利了結的賣壓,導致股價下跌。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