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達人

中國、印度還能投資嗎?

撰文者:曾淑雲 更新時間:2015-08-28 瀏覽數:17,986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晨星新興市場投資方針指出,MSCI新興市場指數所包含的國家已從26年前的10個國家,陸續增加至目前的23個國家。這23個經濟體,占全球投資市場的11%,且於2003∼2013年間,新興市場經濟規模占全球GDP比重,從24%增加至43%。此外,若以購買力平價來看,世界銀行估計金磚五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於2014年的GDP規模為33兆1,000億美元,緊追G7會員國的34兆5,000億美元。

晨星對新興市場的定義,是採用世界銀行將經濟體區分為已開發及發展中國家的方法,發展中國家的特徵是:「相較於全球各國,該國人均收入處於中、低水平,及中上水平。」這些國家的股市波動度較高,股票分布的產業較為集中,同時企業治理能力較差。此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條件與企業營收來源,多集中於出口導向及原物料類商品,容易受制於外在環境與條件因素影響。不過,有愈來愈多像是中國等的新興市場國家,都逐漸將焦點轉向內需市場。


今年以來,受到先進國家的經濟復甦緩慢及個別開發中國家力圖轉型的影響,金磚國家的增長動能趨緩,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接下來的5年,金磚國家仍將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對全球經濟增長持續穩定貢獻,以下針對新興市場中,最重要的2個國家:中國與印度,分別深入闡述其經濟近況與未來挑戰。

中國》政策治標不治本
造成股市泡沫化

今年5月7日,MSCI認為中國股市已過熱,將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的投資評級由加碼降為持平。由於上證A股對機構法人投資者的開放性不足等因素,MSCI於6月9日宣布,不將其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 Index),並指出中國A股若希望被納入該指數,須進行規模龐大的改革工程。在過去這段時間,中國官方推出許多政策力圖改革,但在改革過程中,中國股市卻也大幅下挫,讓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以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挹注救市資金的管道,對股市進行大規模的急救。中國股市的跌幅雖逐漸收斂,但在眾多負面訊息的影響下,投資人對中國股市前景的信心卻也因此而動搖。

我們的資深經濟學家托倫巴(Francisco Torralba)博士指出,近期中國股市的下跌對該國GDP增長率的負面影響尚需觀察。在股市上漲期間,金融業可藉由股票發行(IPO)、股票經紀業務及保證金融資等方式,推升股市表現。但前述的所有金融活動,都因官方一聲令下而大幅減少。因此,金融業今年第3季的表現可能會由正轉負,一旦金融產業的產出為負值,勢必會拖累中國第3季的GDP增長率。

托倫巴博士認為,中國股市泡沫化凸顯了北京官方習慣性對國內充裕的資金流向採取治標不治本的方式。當他們擔心過度資金槓桿效應時,便管制房地產市場交易,資金因而進入由中國影子銀行發行的儲蓄型商品。中國官方隨後採取緊縮政策因應,而這些到處流竄的資金終於在官方諸多治標的政策下被導入股票市場。但保證金融資的規模增速太快,致使中國官方對先前調降的融資門檻再次提出因應對策,卻導致了中國股市6月份的崩盤。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