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小工具
新工具抗通膨超easy
FinTech不只教你理財 還能讓你輕鬆賺錢
撰文者:林雅惠
更新時間:2018-06-21
瀏覽數:11,831
打破3大理財迷思
腳踏實地才能累積財富
林小姐的規律理財,換得一張致富的入場券;陳小姐的隨興度日,則換來一身債。可見投資致富不能只靠作夢,更要逐夢踏實,避免陷入3大理財迷思,才能積沙成塔、累積財富。
「薪水這麼少,平常花費都很緊了,怎麼還有錢可以存?」這應該是很多上班者的心聲。不過,這裡所要推崇的觀念就是「勿以錢少而不為」,意思就是要看好每一分錢,當你每天存一塊錢,一年也能存下365元,更何況你一天不只能存下一塊錢的時候,那麼增值效益就會更進一步顯現。
「以小搏大、槓桿操作、迅速致富」,都是表面上聽起來很迷人的投資術語,實情卻背負著高風險,因為報酬往往與風險相伴。所以當投資人一味追求市場消息、股市明牌的背後,必定得留意那追隨在後的風險。
同時,台灣人喜歡買儲蓄險,因為相較於銀行定存,它的利息較高,相較於股市投資,它的風險及波動又較低。但往往沒有想到,儲蓄險屬於長天期商品,不利資金流動,如果突然需要用錢,解約時可能會損失本金。
因此,理財不是追求高報酬產品就好,也不是低報酬的商品就無需理會,而是應該要根據自身風險屬性以及需求,來尋求最合適的理財工具。
這兩個很簡單的算式,大家應該看得懂吧?但是順序錯誤,就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多數無法理財的人,是把「支出」的優先順序排在「儲蓄」前面,所以每個月收入進來之後,總是先花再說,等到月底再把剩下來的錢存起來,然而通常這個時候帳戶餘額已所剩無幾。
所以,致富的密碼應該是這樣才對:「收入-儲蓄=支出」。理財大師大衛‧巴哈(David Bach)推行「先付錢給自己」的觀念,簡單說就是在薪水入帳後,部分存下來,當做是禮物送給「未來的自己」,其他再拿去支付帳單及日常所需。
運用新科技工具
理財更方便有效率
即使知道正確的理財方法,很多人還是不會去做,這就是人的惰性,不想要讓惰性壞了理財大計,那麼就善用FinTech,讓「科技打敗人性」。
大衛.巴哈曾經這麼說過:「想要一勞永逸,改變財務狀況,簡單的方法就是財務計畫自動化。」方法很簡單,就是找到一個自動化扣帳機制,每月薪水一入帳時,你不必走進銀行櫃檯去寫轉帳單、定存單,而是讓機器自動幫你執行扣款存錢。
但是現代人的銀行帳戶很多個,往往A銀行是薪資轉帳戶、B銀行帳戶專門繳信用卡費、C銀行扣定期定額基金的費用⋯⋯,薪水一入帳,就要把錢分別轉入這些帳戶,有時候還會忘記轉帳,又想到每次轉帳都會被扣手續費,更是心疼不已。
好在有了新科技工具,可以既便利又帶來新收益,協助大家完成「理財生活化、生活理財化」的生活型態,可謂一舉數得。以月入5萬元的王先生為例,在沒有使用新科技理財之前,他是名月光族,到了月底有時候還要跟朋友借錢應急,但開始使用數個新科技工具之後,真的存下一筆錢,並且聽從AI人工智慧的理財建議開始投資。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