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達人

能源基金的布局時機到了嗎?

撰文者:曾淑雲 更新時間:2020-06-01 瀏覽數:39,090

關鍵字:

能源基金 基金投資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經濟活動暫停,使得交通運輸需求幾乎瞬間歸零。能源市場陷入供給遠大於需求的極度失衡狀態,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崩落,甚至一度因市場機制的扭曲,期貨市場出現史無前例的負油價紀錄。從長期來看,能源需求終究會回歸正常,但疫情尚未結束,能源市場短期內仍面臨不確定性,投資人仍要抱持「停、看、聽」的謹慎心態。

4月20日,美國西德州原油期貨5月合約在即將到期前價格崩跌,跌至每桶-37.63美元。探究其背後原因,主要是受到各國封鎖政策影響,石油消費需求大幅衰退,只能暫時存放在儲油設施,導致西德州原油主要儲存地點庫欣(Cushing)在4月10日以前,只剩下不到3成的儲存空間。由於原油期貨市場是採取實物交割制度,5月合約到期後仍持有多方未平倉合約的投資人,必須自行尋找已所剩不多的原油儲放空間,考量成本必然大幅飆升,投資人寧願貼錢給買方,也不願負擔儲油成本,便出現負油價。


由此可知,負油價反映的不僅是能源市場的供需失衡,原油期貨本身的交易機制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觀察當天原油期貨其他月份合約的交易價格,雖然6月合約也重挫35%,但距離負值仍有一大段距離,至於2021年其他月份的原期合約平均跌幅更只有9%,顯示市場參與者普遍認為,隨著疫情趨緩,能源市場需求遭到人為抑制的情形終會結束,因此不須將原油儲存空間不足的風險,反映到遠期合約價格上。

在了解負油價應只是期貨價格遭到不正常扭曲的短暫現象後,投資人更應該關心能源市場長期供需結構的變化。晨星能源市場股票分析師寇德維爾(Preston Caldwell)與米特斯(Dave Meats)指出,預估今年全球原油將會減少每日900萬桶(或9%),這不僅超越2007年∼2009年經濟衰退期間1.6%的衰退幅度,更創下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原油需求在同一年當中出現如此劇烈降幅的歷史紀錄。

預期2021年後
能源市場再度供不應求

儘管如此,寇德維爾與米特斯也強調投資人不須過度擔憂,他們認為此次經濟衰退與2008年金融海嘯不同,畢竟企業生產力幾乎並未遭到破壞,且消費者信心也將隨著疫苗的問世而迅速恢復。他們預期2021年後經濟可望實現V型復甦,進而帶動能源市場需求重疫情爆發前的正常水準。

再從供給面來看,寇德維爾與米特斯預估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俄羅斯合計將會減產每日525萬桶,有助於今年整年的原油供給量較2019年下滑大約500萬桶。美國頁岩油業者估計,今年美國輕型石油鑽探機的數量將會大幅減少43%;另外,被迫遞延探勘計畫的油井數量也在所有已鑽探的油井當中占有約10%,造成今年美國頁岩油產量將會呈現零成長的局面。整體來看,今年產油國家的減產幅度仍不足以抵銷需求面減少的數量。

2位分析師預期,2021年石油消費與能源需求量將會出現大幅反彈;另一方面,已大幅減產的產油國家則是很難將產能迅速提升回疫情前的水準,尤其是對美國頁岩油業者來說,考慮到其開採成本相對偏高,除非油價大幅回升至其損益平衡點之上,否則美國頁岩油業者在資本投資與探勘活動上都不會有積極的動作。因此,供給面僅溫和回升,這將使得2021年的能源市場再度重回供不應求的局面。

投資人是否可趁著目前低油價進場承接原油ETF或其他能源基金,等待油價回升帶來的獲利機會(詳見表1)?晨星的投資專家對此抱持相對謹慎的態度。首先,雖然持有原油ETF看似可直接從油價上漲中獲益,不過晨星的被動式基金研究分析師拉蒙(Kenneth Lamont)提醒,由於原油ETF是以持有原油期貨的方式來反映油價的漲跌,並在近月合約到期時轉換至遠月合約以便維持與油價的連動。如前所述,能源市場處於極度供需失衡及原油儲存空間不足,近月合約往往遭到過度拋售,造成近月合約價格遠低於遠月合約,並迫使原油ETF面臨到龐大轉倉成本(賣出較低價的近月合約並買進較高價的遠月合約)。就算現貨油價大漲,持有原油ETF產生的獲利恐會被轉倉成本吃掉大半。

至於能源基金方面,受到油價大跌影響,能源業獲利普遍大受打擊,許多公司被迫刪減發放的股利,導致股價重挫。市場專家並不認為低油價是很好的進場理由,因未來能源公司的獲利展望仍取決於油價回復的程度,目前不確定性仍大。基金研究網站Fund Expert管理總監丹尼宜(Brian Dennehy)表示,投資人不要輕易因能源股股價重挫就大舉進場,畢竟產業前景不明朗,市場中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學歷:國立中央大學EMBA碩士、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台北大學前身)經濟系學士
經歷:證券、銀行與投顧等金融相關產業
現職:晨星台灣區負責人

延伸閱讀
恐慌氣氛下的投資因應之道
解讀當前產業的危機與轉機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