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PBR」,是「Price−Book Ratio」的縮寫,中文是「股價淨值比」,通常簡稱為「P∕B值」,是風險衡量的指標之一。計算方式是:
其中,每股淨值=(資產總額-負債總額)÷發行股數,代表企業在清償所有負債後,每股真正可分配到的價值有多少,每股淨值通常每季更新一次,可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找到相關資訊。
一般來說,PBR與盈餘成長性、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成正比,與風險成反比,實務上常把PBR高的股票稱為「成長股」,把股價淨值比低的股票稱為「價值股」。
操作方法》乘上每股淨值,就能估出合理價
PBR是價值型選股方式重要的參考準則,尤其是遇到像金融海嘯這類巨大的經濟風暴使得股市重挫時,PBR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當投資者在PBR低於1時買進股票,代表是以公司價值打折的情況下投資,自然股價下檔空間無多。
PBR也可反映投資人對於獲利成長力的期待,當企業前景不佳時,投資人不看好,就會下修「合理」的PBR,譬如一家公司,過去高成長期可以有5倍的PBR,仍是「合理」,但是當營運成熟穩定了,不會有驚喜,PBR反而可能被下修到2倍,才是合理。因此,在這一點上,PBR與本益比有類似作用,可以作為參考投資人對於該股的信心指數及人氣指標。
舉例來說,假設有兩家公司A和B,其中,A公司股價20元、淨值5元,PBR是4倍,B公司股價15元、淨值10元,PBR是1.5倍;B公司股價雖然比較低,但由於它的淨值比較大,公司實際價值比較高,公司一旦結束營業,股東投資1.5元可以拿回1元,但A公司卻要花4元才可以拿回1元。在A、B兩家公司個別沒有「地雷」的前提下,B公司較具投資價值,也有機會與A公司的股價產生比較效應,投資人買這檔股票也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