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建議他們調整繳費方式,從月繳改為年繳,精省不必要的保費支出,在這樣的調整後,他們全家的保費每年增加4萬多元,保障卻能大幅提高,可以讓這位牧師對未來更安心。
【專家建議】用創意找出替代方案 花小錢獲同等享受
--宏觀財務顧問平台協理、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 陳敏莉
前面提到,消費前必須先想清楚「必要、需要、想要」的差異。「必要」一般指緊急而重要的支出,是家庭基本必要開銷,取代性較低。「需要」是重要但不緊急的支出,雖無立即性風險,但可能是未來的必要支出,如保費支出、退休金準備等。「想要」則是緊急卻不重要的支出,多半是為了追求個人品質、滿足人際需求,必須立刻下決定。建議他們在釐清3者差異後,進一步用以下2方法改善家庭支出:
方法1》減少社交、運動費用
Tom與阿莉總是熱情接待來訪的親友與會眾,但這種「想要」的突發性支出,讓他們的交際費用大增,排擠必要的支出與儲蓄。
我必須強調,調整支出,不等於犧牲既有的目的或價值觀,我們可以用創意找出替代方案,讓價值觀被保留。像Tom可以跟會友溝通,用一家一菜取代上館子由他一人埋單請客的做法,相信只要關愛會友的價值觀不變,換個方式與會友互動,費用就能有效降低。運動也是一樣,建議他們可用花費較少的騎單車來取代高花費的網球活動,追求「健康」的核心價值觀沒改變,雜費支出卻能減少。
方法2》收入分3帳戶管理
另外,針對「存錢」的方法,建議他們把收入分別存入3個帳戶:A帳戶專供雜費、撫育與生活支出;B帳戶負責保險、稅負、捐贈與旅遊等年度支出;C帳戶則支應各階段財務目標,包含緊急預備金、教育金、退休金與其他財務目標。現階段每月先撥5,000元至C帳戶,優先存緊急預備金,並強迫儲蓄。另外再撥7,000元到B帳戶中,支應來年的保費支出,剩餘款才放入A帳戶,作為每月的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