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書摘

不開進口車、不住豪宅 百萬富翁跟你想得不一樣

撰文者:綠角 更新日期:2017-03-09 瀏覽數:33,310


                                

本書作者湯瑪斯.史丹利(Thomas J. Stanley)和威廉.丹柯(William D. Danko)在本書討論了一個主題——美國的百萬富翁是怎樣的人?他們有哪些共同特點?將相關資料整理起來,或許可以進一步回答,「如何成為有錢人?」這個問題。


本書的內容是根據作者在過去20年所做的研究與統計,源自跟超過500位百萬富翁的面談,以及與1萬1,000名高所得或高資產人士所做的問卷調查。

作者定義「富人」是擁有超過100萬美金(約合新台幣3,100萬元)淨資產的人。在美國,1億個家庭(Households)中只有3.5%,也就是350萬個家庭有達到這個標準。這些百萬富翁中的9成5,持有100萬~1,000萬美金不等的淨資產。

他們之中有8成是第1代富人;也就是說,他們的財產大多不是繼承而來,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在自己這一代成為有錢人。

書中第一章談到,有錢人跟你想像中很不一樣,他們大多不會開進口車,不會穿高級西裝。他們看起來就像一般人,住在一般的社區(僅管他們的淨資產是鄰居的好幾倍)。書中舉了一個很有趣的對比。一家信託公司的經理是作者研究富人目標客群。這個經理穿高級西裝,開進口車;反觀他們面談的富翁,則是穿舊西裝、牛仔褲,開國產車。

假如你問一般人,誰看起來像有錢人?大多人會選經理。但其實,有錢人是那些其貌不揚的人。這是社會的一個通病,我們沒有搞清楚有錢和很會花錢的差別。我們以為擁有很多值錢的東西,就是有錢的象徵。

作者初期也犯過這個錯誤。他們剛開始要研究有錢人時,前往高級社區調查。結果卻發現,很多住在廣廈豪宅,開好車的人,其實口袋裡根本沒什麼錢,沒有多少淨資產。他們把錢花在消耗性產品上,卻未持有什麼具增值潛能的資產,譬如股票、債券、私人企業、油田或林業產權。

這個現象跟媒體渲染的富豪形象有關。我們三不五時就會看到某個有錢人(企業大亨、體育明星,或是知名藝人)一擲千金,買下高昂物件的報導。我們心中留下一個印象「有錢人都很會花錢」。然後再進一步把邏輯顛倒過來,就變成「很會花錢的就是有錢人」。媒體報導的是容易吸引人的內容,而不是整體真相。想想看,假如報紙或是電視報導一個富翁的節儉生活,那會有什麼賣點?於是,這樣的看法成為對富人的第一個誤解。但很多人的確活在這樣的迷思中。有的有錢人似乎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所以為了符合「社會期待」,花大錢去買一些高單價的物件。現今房價高漲,擁有特定豪宅,剛好成為這些人試圖展示自己很有錢的途徑。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