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離職當個全職投資人更容易財富自由嗎?《投資上癮》簡瑋德:比起財富多寡,自由才是重點
撰文者:郭家宏 更新時間:2022-01-13
瀏覽數:11,914
從2020年3月低點至今,台股加權指數從8,500點漲到近1萬7,500點,不僅翻了一倍,還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美股、加密貨幣等市場也出現大漲行情,讓不少投資人賺得飽飽,吸引許多投資新手加入股市,甚至有人想離職當全職投資人,追求「財富自由」的聖杯。
然而,在股市賺錢真是易如反掌嗎?全職投資比當上班族更容易財富自由嗎?當不少年輕人在資金狂潮中躍躍欲試,對這個問題,Podcast節目「投資癮」主持人簡瑋德已經有了初步答案:「小心啊!理想通常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
簡瑋德剛滿31歲,他曾在券商當營業員,對金錢的渴望讓他積極磨練投資技巧,當投資收益超過薪資,簡瑋德毅然離職、改當專業投資人。旁人看來,簡瑋德對投資的癡迷根本就是「上癮」,他的音頻節目更以此為名;想不到,專心於操盤的簡瑋德並未快速達到財富自由,反而陷入嚴重低潮,不僅衍生性商品部位大賠9成之多,也因為心情患得患失,生活全盤失衡,甚至罹患胃食道逆流。
從Podcast闖出名號
簡瑋德並不是股市大戶,這樣的人在台股為數不少,為何是他走紅?答案:他有Podcast節目的人氣支持。
「投資癮」在Apple Podcast商業類節目名列前茅,與知名投資社群「財報狗」的節目在伯仲之間;節目裡有簡瑋德自己的心路歷程,包括如何從上班族轉職全職投資人,又如何走出疾病痛苦與大幅虧損的低潮,讓聽眾格外有共鳴,使得簡瑋德節目至今發表116集,就累積近3,000則聽眾評價。
順著Podcast的熱度,簡瑋德也在2021年11月順勢推出自己的書《投資上癮》,並取得2個月內銷售近萬本的成績。發行本書的商周出版表示,很多投資理財書籍主打穩賺不賠的投資方式,將投資過度簡化,也會吹噓自己的報酬。但簡瑋德用木訥、真誠的語調,如同他的Podcast:「不提自己賺了多少,反而分享大賠的經驗,」警惕投資人想要獲利前,一定要先考慮風險。
樸實的作風,與簡瑋德的成長背景契合。書中,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出身:「我是在傳統市場長大的,母親在我還沒學會走路就背著我在市場裡買賣。」觀察母親在市場裡的應對進退,培養出對市場的敏銳度。
大學畢業後,簡瑋德不是一開始就當全職投資人,而是券商營業員。當年他陸續考取十多張相關證照,累積一定法規與知識,薪資待遇卻有些受挫:「第一線金融從業人員底薪不高,大概3萬元到3萬5,000元,剩下都要靠業績獎金。到我入行時又更低,只有2萬5,000元,實拿只有1萬8,500元。」
這樣一位菜鳥營業員,眼前卻有頗為艱困的門檻:主管要求,每月經手成交額度至少要達到7,000萬元之多!有鑑於營業員能在最前線認識流程、了解客戶,進而觀摩主力與法人操盤下單的戰法,簡瑋德決定不向業績壓力投降,他邊學邊磨練投資技巧,實際上替自己操盤。直到3年前,簡瑋德的交易收入終於超越本薪,他希望能更專心操盤,因此辭去工作,走上全職交易之路。
簡瑋德認為,存錢與理財只能節流,只是累積資產的其中一環,無法徹底改變原本的生活,唯有開源才有機會翻身;但也不諱言,「如果當時本業月薪有10萬元的話,我可能就不會走上全職投資這條路了。」
如同知名作家柯斯托蘭尼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中所說:「成功的投機者在100次投機中成功51次,失敗49次,他就靠兩者的差距維生」,轉職後,挑戰正式開始。為及早達到財富目標,當時簡瑋德幾乎一整天都在交易,作息從早上8點的日股起跑,9點鐘台股開盤,到了下午3點轉做台指期盤後交易,傍晚是歐股,晚上又看美股,以及幾乎24小時無休的期貨市場。全天候沉浸在資產價格波動間,讓簡瑋德精神極度緊繃。
果不其然,一段時間後,簡瑋德身體終於撐不住,罹患胃食道逆流。他坦言,當時的自己「貪婪、賭徒情緒很高漲,得失心太重」,因為太重視損益,反而在衍生性商品部位賠掉9成資金。
太過在意賺賠,反而因為期權大賠9成資金
在作者序中,簡瑋德這樣回憶價值觀偏差的自己:「(當時)我瞧不起父母辛苦賺的錢,內心也逐漸空虛,十萬、百萬、千萬都無法讓自己的內心踏實,最終,這種錯誤的心態不但侵蝕我原本自律的生活,同時也造成大筆虧損,直到身體開始出現異狀,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失敗。」
萬幸的是,此前簡瑋德已將操盤部位獨立出來,長期投資與生活費的戶頭,買的是性質較穩健的各產業龍頭股,因此就算操盤大賠,生活也沒受嚴重傷害。簡瑋德花了不少時間檢討這次挫折,事後,他反省為何不再自律,也重新檢視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資產:「除了金錢,還包括生活、健康、家人、成就」。
簡瑋德提醒,交易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虧損,與其急著快速翻本,不如讓思緒沈澱一下,「釐清市場內與市場外的資產後,我才再一次讓資金部位和操作策略恢復到原本、甚至更好的狀態。」
經過慘烈一役,簡瑋德重新站起,他學到2大重要的功課:交易要「持續」,但也要學會「不交易」。
所謂持續,指的是價位即時跳動會刺激腎上腺素、不斷使人亢奮,「短期還撐得住,長期身體真的會負荷不了!」因此需要找到平衡點。
另一方面,選擇何時「不交易」也很重要,若自認當時勝率不高、或身心需要暫停休息,就該即時喊停、耐心等待時機。這麼做,能在盤面有利時擴大戰果,而且有效降低虧損,進而累積正報酬。
心境變了,簡瑋德對「財務自由」4個字也有了新的體悟。他在書中寫道:「財富自由的關鍵不是財富,而是自由,…唯有控制自己的慾望才能真正讓自己獲得滿足,而所謂的財富才能真正伴隨著自由,生活是這樣,投資也是。」
能承擔多少風險,你才能嘗到多大的獲利果實。簡瑋德試圖用親身經驗告訴讀者,在生活中常有熱衷的事物,但如果過度投入,就可能會侵蝕到原本生活的平凡快樂。
在接受《風傳媒》採訪時,簡瑋德對想學投資的新手,以及有意當全職投資人的讀者,提供4大經驗分享。以下為訪談整理。
1.我想學投資,但投資有很多派別,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簡瑋德:初入新手村的投資人,一定會在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等派別間暈頭轉向,也在存股、抄底、價值投資、短線價差之間的投資方式徘徊,不知道該選哪一個。建議新手投資人先大量閱讀,了解各個知名的投資學派、專家的想法與差異,這是篩選出自己想要的方式,建立自己交易模式的第一步。
接著再去市場交易,並且用一種交易方式、穩定交易一段時間,大概3個月,確定這個方法是否適合自己。在新手階段,最好不要混用多種交易方式,因為不同學派間的交易方式會衝突,例如股市暴跌時,價值投資學派會買入,但短線交易派會賣出。混用就容易混淆,看不出哪個方式最適合自己。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實際金錢交易,才能從情緒中學到教訓。另外,很多投資人想找穩賺不賠的聖杯,但「不可能有穩賺不賠的方式」,因為每種交易方式都有其適用情境與風險,只要用得順手,就是好的投資方式。
「該買什麼股票」也是不少投資人的大哉問,但選股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交易的心態與方式。另外,很多投資人會追市場飆股,看到大漲的股票,很容易手癢追高,然後就住套房,但要記住這點:「就算再怎麼有錢,你也不可能買進每一檔上漲的股票。」
而且「很多人只玩幾檔股票,但就玩了一輩子,而且也賺了不少錢。」因此建議投資人可以選一兩檔,頂多就5檔、10檔自己有興趣的股票,妥善做好資金配置、資金控管、進出場點、加碼減碼等工作,就能有一定的報酬。
另外,很多投資大師(例如巴菲特)設計自己的遊戲規則,只投資自己喜歡的股票,不被他人影響,這種投資人就是自己派別的佼佼者。因此投資人不要被市場聲音影響,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專心投資自己有興趣的股票最重要。
2.我學了一些投資理論,但實際操盤跟理論有什麼差別?
簡瑋德:接觸過各個派別,投資人一定聽過艾略特波浪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等理論。這些理論可以幫投資人打下基礎。但必須認知到,教科書上的理論通常會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只有一個變數會變;但真實的金融市場,變數是會同時出現的,因此投資人一定要視實際狀況學著變通。
此外,實際操盤也會面臨許多理論寫不出來的情境,例如情緒、期望值等...,因為它們有預期心理,所以難以量化。這也是投資人需要注意的理論與實務差距。
3.我想進場投資,我該避免哪些陷阱?
簡瑋德:很多投資人有個毛病,就是喜歡看別人的獲利對帳單,或是看到別人買飆股大賺,就會手癢,然後任意改變自己的方式,進場追高。甚至有人完全沒有建立自己的交易模式,只能跟著市場聲音與別人的建議走。
但在股市中,沒有自己的原則是很危險的。股市老手大多建議,新手投資人應找到自己的交易模式,但我更建議,投資人應該先「自我定位」。舉個例子,如果自己是風險趨避者,就不要去碰衍生性金融商品,但如果是風險愛好者,就可以去鑽研。
除了股票,有些投資人也會操作期貨、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但它們有時間價值問題,交易模式與股票不同,波動也比較大,不少人難以調適,導致獲利被拖累。因此建議先從股票入手,因為股票波動較低,是多數人可以忍受的範圍;若願意承擔更多風險,再將一部分股票轉成衍伸性金融商品,提升槓桿。
4.我投資穩定獲利了,考慮當全職投資人,要注意什麼?
簡瑋德:就自身經驗而言,全職投資人有2個困難得面對,第1個是投資與生活不容易分開,第2個是行情不好時,就要煩惱操盤的方式。
關於第1項,我曾經染上投資癮,導致投資與生活失衡。避免失衡的方式,就是將時間切割。我現在會以下午3點為界線,3點前專心交易,3點後就過自己的生活,也會用這段時間寫交易紀錄、做Podcast,但不會做市場研究。我會在開盤前的1小時~2小時做研究。
除了台股,還有日股、中國A股、歐股、美股等投資標的,加密貨幣更是24小時全年無休,很多投資人會投資多個市場,導致自己無法休息,身心俱疲。我過去也曾投資多個市場,現今則專注於自己熟悉的台股,以切分投資與生活。
關於第2項,全職投資人一定要把投資跟生活的帳戶分開,每個月固定給自己一筆生活費,「花完就沒了,」而且不要輕易拿投資的資金使用,「如果賺了錢,就馬上拿來用在生活中,就無法累積本金。」
至於防範熊市,投資人可以趁市場好的時候,把一半的資金用於防範壞行情。我的作法,是趁獲利好的時候,把其中三分之一抽出,轉換成現金,或者投入長期投資的標的。我當全職投資人後,最大的差別是更在乎風險。
工作時,遇到虧損可以用僥倖的心態加碼攤平,因為每個月都有薪水;但全職之後就沒有固定薪水,就要有資產配置與風險控制的紀律。
總結而言,雖然近年金融市況好,吸引不少新手加入,更有不少人懷著「財富自由」雄心。但投資並非兒戲,得從大量閱讀開始,並在實際交易中,建立屬於自己的交易模式,若想當全職投資人,還得學習投資與生活的平衡。唯有如此,才能從嘈雜的市場中找出有用的資訊,降低風險,取得獲利,並在投資路上走得長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風傳媒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她75元買台積電,為何能抱到300多?財務顧問:戒掉短線炒作,你才會真正賺到錢
▶不要再浪費你的通勤時間了!盤點10個上班族必聽Podcast:商業、語言、投資通通免費學
▶先賺6百萬再賠千萬!Joeman贏了個股卻輸了期貨,哪裡有問題?
「風傳媒集團」是一間從媒體、優質內容出發的網路科技公司。秉持「忠於真實,看見未來」的理念,由一群來自各個領域,對社會進步發展有熱情的人所組成。期望藉由先進的網路技術、社群的凝聚及擴散,讓多元的意見被包容接納,並開啟更多理性思辨與對話的空間,進而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風傳媒》以宏觀的視野,掌握台灣、國際、兩岸、地方的政經脈動及生活態度,用真實與進步的價值觀,持續耕耘原生新聞、深度報導及多元觀點,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優質的內容,帶來對生活的美好實踐。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