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333存錢法、365存錢法、信封存錢法...哪一種最有用?建立良好的「消費意識」才能治本!
撰文者:雨果的理財生活觀 更新時間:2022-05-23
瀏覽數:35,316
我們知道想投資理財得先要有資金,大多數人的資金來源都是靠薪資存下來的,而儲蓄對於許多人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網路上教人增加儲蓄的方式有很多種,譬如有333存錢法、365存錢法、信封存錢法、零存整付存錢法等,將其簡單的分類,大概就是要消費者先把收入存一部分起來再消費,或是每天或每週固定存一小筆零錢起來,累積一年後就會有一筆金額較大的存款。
還有1種常聽到的說法,專家會算給你聽,你省下買1件衣服的錢1,000元,40年後可以變成1萬5,000元,省下一趟計程車的錢300元,40年後可以變成4,500元。或是換個說法,現在花掉1,000元買衣服,相當於花掉40年後的1萬5,000元,我之前在某篇文章也舉過類似的例子。
這個方式其實就是在為自己建立一種消費內疚感,藉由讓自己因每一筆消費而感到內疚,進而減少花費來達到省錢存錢的目的,只是這樣的做法會讓人生過得很辛苦。
我們賺錢為的不該僅是讓自己有足夠的錢可以過好退休生活,而是還要將退休前的人生過的有價值,如果為了省錢而過極節省甚至病態的生活,導致身體健康都受到不良的影響,這是否又本末倒置了呢?
與其用內疚的方式讓自己害怕消費來存錢,不如為自己建立好良好的消費意識。知道自己重視什麼,就可以允許自己在該方面有多一點的消費,對於不是很必要的就盡量減少、甚至不要消費。
舉幾個例子,現在大家都有智慧型手機,但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已發展至一個瓶頸,當你要換手機的時候,是否有必要多花幾千、上萬塊購買最高階的手機呢?
有人想要健身雕塑身材,繳幾萬塊健身房的費用去請教練,但或許你需要的只是一些簡單器材與持續運動的毅力。
有人覺得大創的東西便宜,一樣只要49元,進去看到有興趣就買,花了上千元買了一堆,結果拿回家真正會拿出來用的沒有幾樣,這就是沒有建立好消費意識。
人常常以為東西買了、錢花了,就可以達到目的,譬如健身房、買書、報名學習課程,但許多人錢花了之後就很少去健身房運動,書櫃堆了一堆書都沒有拿出來看,課程聽完了就當聽故事一樣過去了,沒有實際去實踐,其實很多人的錢都是這樣浪費掉的。
為了避免陷入消費內疚的陷阱,我自己的方法是使用預算規畫來控制消費。依據過去的生活習慣設定好飲食花費、娛樂花費、交通花費等,其他的就是要存下來投資的錢,只要消費總額還在預算內,就可以放心的花費做想做的事情,不需要感到內疚。
有一筆花費是我認為不應該省的,那就是3餐的費用。有些人為了省錢會從吃的開始省起,本來一餐100元便當變成一碗50元的乾麵,本來有澱粉、有肉、有菜等多種營養,省錢後卻只剩澱粉一種,有趣的是有人還會因為省了餐費要犒賞自己一下,用完餐後還買了杯60元手搖飲料。
建立消費意識就是清楚的知道哪些是想要與必要,設定好每個月的消費預算,就不用每次要買東西都要經過一段內心的煎熬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雨果的理財生活觀
延伸閱讀
▶手上持有價差超過40%的金融股,該賣掉賺價差還是繼續存股領息?艾蜜莉:價差很誘人,但得先思考這2點
▶提前存好生活備用金很重要,但應該存多少錢才適合呢?這樣抓緊急備用金,讓生活更有保障!
▶房價飆漲、買重劃區的物件會比較划算嗎?:包租公房市作家:這幾處若現在進場很危險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雨果以過去17年的生活理財經驗,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財與投資觀點,希望透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與各位共同建立一個正確且可行的理財退休計畫。本文內容會包含股市投資、保險規劃、理財觀念、與商業想法。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