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對小錢斤斤計較、花大錢卻沒感覺?避開5個常見的金錢謬誤、學會聰明消費

撰文者:閱讀前哨站/Waki 瓦基 更新時間:2022-07-22 瀏覽數:21,227

關鍵字:

消費 理財 投資 金錢 閱讀前哨站

「花錢」是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做的事情。無論是吃喝玩樂、買書看電影、買車買房,所有的事情幾乎都離不開「錢」。但是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花錢買某樣東西嗎?你知道自己買得值不值得嗎?你知道商人如何影響我們的花錢行為嗎?這本書會讓我們認識金錢背後的「心理學」。


這本書在說什麼?
《金錢心理學》的作者是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和財經作家傑夫.克萊斯勒 (Jeff Kreisler),他了揭露了大眾對於金錢的傳統思維,還有人們在思考金錢時常常會犯的錯誤。作者們提出了具體又實用的建議,幫我們做出更好的金錢決策,養成更好的用錢習慣。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是,是作者並沒有用「教條式」的口吻提出肯定的解答,而是用詼諧有趣的故事和實驗,帶我們逐漸理解各種關於金錢的心理學常識。他們說:「我們不想給你魚,我們想讓你知道,你一直以來是如何釣魚的,以期待你未來能夠選擇更好的釣魚方法。」如果你期待從書中得到斬釘解鐵的條列式建言,這本書恐怕不是你的菜。

所以,這不是一本財務規畫書,而是一本翻轉我們「如何思考金錢」的書。以下摘錄5個有趣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也補充一些我個人的看法和策略。

書中的5個重點分享
重點1》相對價值
我們來想像2個情境:
情境1:某一個星期六,你去鞋店買鞋子,你看中了一雙3,000元的鞋子,但店員跟你說,你可以開10分鐘的車去另外一家分店,同一雙鞋子在那邊只賣2,400元,你會開車去另一家店買嗎?你很可能「會」去。
情境2:某一個星期六,你去家具店買桌子,你看中了一套3萬元的桌子,但店員跟你說,你可以開10分鐘的車去另外一家分店,同一套桌子在那邊只賣2萬9,400元,你會開車過去另一家店買嗎?你很可能「不會」去。

我們會覺得買鞋子省下的錢比較多,因為另一家的鞋子的折扣幫你省下接近30%的錢。可是桌子的折扣,只幫你省下了2%。兩者省下來的相對價值,雖然在百分比上面有所不同,但同樣都是花10分鐘省下600元,我們卻有可能做出不同的決定。我們容易對於花大錢不在意,花小錢卻斤斤計較。如果要避免受到「相對價值」操弄的困擾,我們就不能只用「百分比」來思考省了多少錢,而是用「絕對值」來思考。

重點2》定錨效應
你願意為美食付出多少錢?想像一下你坐在一家高級餐廳裡面,精美的菜單上面最貴的一檔料理是豪華龍蝦搭配神戶牛排,要價高達6,000元。雖然這檔最貴的料理不一定是你最後點的,但是你仍然會受到這個價格影響,覺得其他的每一道菜色都比這道「便宜」。

我們很容易受到第一眼看到的價格影響,這在心理學上稱為「定錨效應」。商人的目的只是讓你有一個比較的基準,但他們獲利最豐富的,往往是那些「次高價」的商品。這也是為什麼賣房子和車子的仲介總是要把「標準價格」標示在很清楚顯眼的地方。

我認為如果要避免「定錨效應」的影響,我們可以用「基準」(Benchmark)的方式,去比較這項產品或服務跟其他同質的價格差異,這個時候只要留意「絕對值」的花費是否有其價值,而不是跟最高價的產品去比較。這個做法或許能讓我們躲開很多蓄意用高價來定錨的產品。

因此,不要用「節省多少錢」來思考一件事物的價值,而是用你實際上「花了多少錢」,然後用基準來評估這筆消費是否符合價值。

重點3》損失趨避
心理學家提出「損失趨避」這個原理,指的是人們對於「失去」的痛苦,會比「得到」獲得的快樂還高出2倍。也就是說,「失去1,000元的痛苦感受」,是「賺到1,000元的快樂感受」的2倍,你要賺到差不多2,000元才可以抵銷損失1,000元的痛。

以股票投資為例子,你如果每一天去觀察股票是漲是跌,機率大約是各一半。所以,如果你每天盯盤看股票漲漲跌跌,你的心情肯定很難受。你有可能太快賣掉獲利的股票,因為你不想失去那些獲利;你也可能持有賠錢的股票太久,因為你不想面對實際的虧損。

曾經有投資公司統計,投資組合報酬最好的人,是那些「完全忘了自己有投資資產」的人。也就是說,他們在投資之後,就不再交易或管理。這讓他們避免了情緒因素和損失趨避之類的不理智行為,減少了可能犯下的錯誤操作。

如果要避免「損失趨避」帶來的負面情緒影響,比較好的做法就是使用長期投資策略,投資之後就放著,久久才看一次盤(1個月~3個月看一次都是合理的區間)。

重點4》沉沒成本
曾經有學者做過一個「沉沒成本」的實驗,你也可以想想看,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

他們讓實驗參與者假設自己花了3萬元報名了一趟滑雪之旅。可是過幾天之後,又看到另一個 1萬5,000元的滑雪之旅,它的風景區讓他們更喜歡,當地的食物也更吸引人,他們也肯定這個滑雪旅行的體驗會更美好,於是他們就訂下去了。後來,他們才驚覺這2個滑雪之旅的日期重疊了,而且都不能退費,這時候會選擇去哪一個?

實驗的結果是,超過一半的實驗者參與者都選擇了去3萬元的滑雪之旅。但你仔細想想,這個選擇其實不太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有2個:第1,因為第1個滑雪之旅比較不好玩;第2,不管選哪一個,都已經花了4萬5,000元。已經花掉的錢就是沉沒成本(拿不回來了),那為什麼不選比較好玩的那一個呢?

為了避免「沉沒成本」的問題,如果那筆消費或成本,是付出去之後就無法回收的話,我們要想著的就是「花掉的錢就是花掉了」。我認為,與其為「過去」感到可惜,不如為自己「當下」的時間和「未來」的體驗做出更好的選擇。

重點5》費力程度
你曾經被鎖在家門外嗎?想像一下這個情形,今天你很迷糊忘了帶鑰匙出門,你只好請鎖匠來幫你開鎖。因為你家的鎖太複雜了,鎖匠花了30分鐘才幫你成功解鎖,最後跟你收費1,000元。

過了幾天,你又忘了帶鑰匙出門,這次找來的是另外一位鎖匠,結果他不費吹灰之力,才1鐘不到就幫你開好鎖了,然後跟你一樣收1,000元。你會不會覺得,這個鎖匠只花了這麼少時間,為什麼跟上次收一樣貴?

心理學家稱這種狀況是人們傾向用「費力程度」來付費,因為感覺他們更辛苦、更賣力,自己的錢也付得更划算。但是我們往往沒想到的是,他幫我們省下來的時間,也是寶貴的機會成本。我聯想到現在很流行的「線上課程」,有些學生會用「課程時數」來衡量價格。我倒覺得,如果同一門學問,一個老師能在2小時把你教會,另外一位老師卻要花20小時才達成一樣成效,那麼前者的價值其實遠比後者來得高。

避免用表面的「費力程度」來判斷一個產品的價格,因為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人(或公司),他們的「經驗」是無形的,我們反而要以「成效」來衡量。他們幫你省下的「時間」才是最有價值的。

金錢的目的
我覺得《金錢心理學》作者雖然引用了很多科學實驗的參考資料,但整體的文字用語顯得非常親民,是一本生動又有趣的金錢故事集。我還滿享受這種讀起來輕鬆寫意、帶給頭腦思想上的刺激、又具有學術基礎的書。我會推薦這本書給任何想要更聰明用錢的讀者。

我很喜歡作者們說的這句話:「金錢不是生活中的最終目的,只是達成各種目標跟目的的一項工具。相較於快樂、幸福與人生目的,金錢更有形,所以我們做決策時,往往聚焦於金錢,而不是聚焦在最終更有意義的目的。」這一段話提醒了我們不要捨本逐末,金錢雖然是必要的工具,但是我們更應該善用它來達成那些無形的意義。

把錢花在可以提升我們體驗的事物,可以帶來快樂。把錢花在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自由時間的事物,可以帶來幸福。把錢花在可以驅動你前進人生目的的事物,可以帶來意義。希望我們都能學會聰明用錢,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一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閱讀前哨站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風靡20年的《富爸爸,窮爸爸》究竟是理財雞湯還是毒藥?那些作者沒告訴你的5件事...
空頭下存股族們都買些什麼?最愛神山台積電和金融股!00878和00885交易戶數逆勢增-Smart智富ETF研究室
年輕人普遍低薪,財務自由遙不可及?不想陷入窮忙困境,先觀察與富人的9點差異
大變局年,6大投資重點一次看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是一位嗜書成癡的愛書人,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賞析,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當中。

《閱讀前哨站》部落格:請點此
《下一本讀什麼》Podcast:請點此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