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買房、退休愈來愈難?達人教你做好2件事,面對通膨也能有餘裕
撰文者:畢德歐夫 更新時間:2024-01-05
瀏覽數:2,992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看到一則新聞標題:〈通膨下退休金多少才夠?5成認為需1,500萬元,憂每月僅3萬元不夠〉,這是中國信託2023年10月31日公布的一份調查,表示有5成民眾認為,準備1,500萬元才足以支應退休生活;僅約1成5認為需準備2,500萬元以上。
但在通膨壓力下,高達65%受訪者憂心退休金不足,5成民眾認為退休後每月僅有3萬元現金可供生活使用,超過4成受訪者考慮退而不休地繼續工作。
姑且不論該調查的完整性與否,至少反映了民眾近年來感受到通膨的可怕性,不像以前這麼無感,便當5年才漲1次的時代過去了,現在甚至每年都要漲1次;這個調查中的1,500萬元不知道是否包含自用住宅,假如不包含的話,那的確會對很多人產生極大壓力,因為光是買間自住房都很辛苦了,哪來的1,500萬元可存?
其實讀者的正確觀念應該是這樣:除了自有住宅,另外有1,500萬元的「資產」,因為這年頭很少人會留有大把的定存或活存,幾乎都會買股票、保險、基金、債券、黃金等金融商品,因此手上沒有1,500萬元的活存,其實太正常不過了。
這則新聞沒有寫太清楚,容易讓人誤會,又或者調查的報告有更細節之處,只是我們不知道,那就另當別論。
平均餘命延長、通膨加劇,未來準備更多退休金
年輕人比老年人更該上調這個1,500萬元的數字,因為「存活餘命的時間會更久,開銷更大」。舉例來說,65歲的老人家有1,500萬元,跟35歲的年輕人有1,500萬元,很明顯的,後者無法退休不工作,因為在餘命還有50年的情況下,這個數字實在不夠用;但前者是OK的,只要沒有嚴重慢性病或者有個不長進的孩子(不斷回家挖老本),基本上65歲若有1,500萬元,的確可以安心退休。
根據衛福部估算,到了2061年,男性與女性的平均壽命分別會延長至81歲與87.7歲,若仍以65歲退休年齡計算,平均餘命整整多了16歲與22.7歲,因此現在的年輕人準備的退休金自然要更多。
曾看過一些年輕人的說法,認為走一步算一步,不趁著青春時光把錢花在娛樂上,實在是浪費光陰;甚至看到別人工作努力存錢的同時,覺得那是「守財奴」的表現,相信你我身旁都一定聽過這類說法。
不可否認,有些年長者已經70歲、80歲,也許房子有3間~4間、存款上億元,卻依舊住在破舊的房子裡面,連燈都捨不得開,食物也是選擇最便宜的來吃;健康方面,買個水果怕花錢、體態嚴重走樣、行動不便等,這樣子稱為守財奴確實有其道理,問題是:「我們一般人有到這樣的財富程度嗎?」
沒有!很明顯地,大多數人都沒有上億元的資金可以用,就連3間~4間房子,可能都要累積2代以上才可能發生。現在幾乎一面倒會遇到的問題就是「薪水跟不上通膨速度」、「薪水跟不上房價、物價、股價」,並且小看了通膨對20年後的物價影響(經過近幾年的震撼教育,大家應該比較清楚了)。
小筆支出看似少,累積起來卻是驚人費用
永遠忘不了我在10多歲的時候,跟老家的一群好友聊天、玩樂時,他們走進超商,每個人隨意買了很多菸酒、飲料,然後看我兩手空空,問:「你不喝飲料?」
我的回答是:「沒關係,喝水就好。」
其實倒不是為了健康著想,而是要省錢,那時候也挺好笑,零用錢只有少少的幾十元,卻想著什麼時候可以擁有100萬元。
10多歲的我認真列出了這些算式給朋友聽:「你想想,1包菸70元,1個星期2包,這樣1年52週就要104包菸,要花7,000多元;然後飲料1瓶20元,幾乎天天喝,有時甚至1天要2瓶~3瓶,除了對身體不好,60元乘上1年365天,這筆支出就要2萬2,000元。20年下來,不要算入投資效應,光是菸跟飲料,就60萬元耶!酒錢我都還沒算——我們又不是好野人,不能這樣花啦!」
這群老家的好友,大家感情不錯,但當時金錢觀差距真的很大,他們揮揮手叫我閉嘴,不要再算了:「煩死了啦!煩不煩!萬一明天大地震,或者下星期我們就掛了,不就什麼都沒有了。你再算,我就揍你一拳。」
當時我只是笑笑,因為每個人價值觀不同,彼此尊重即可,只是當時講出這些話,也多少影響了朋友的想法。
我說:「對,如果明天地震,也許大家都掛了,但如果沒有呢?下週或下個月還是活著,卻已經沒有錢了,你說怎麼辦?活到70歲還沒掛,身上卻沒多少錢可用,這種人是社會上最多的一群!如果發生意外,沒有足夠的財務安全網,那家庭一定會完蛋,你的孩子也是無辜的。」
「我沒有要結婚,沒有要生小孩,這樣可以了吧!」
好友說出這句話,我也笑著說:「那OK,你這樣沒問題。」不過,也有其他朋友因我這席話而改變一些財務觀念,至今20多年過去,他們說受益匪淺,其實很令人感動。
賺錢+把錢花在刀口上,才是致富之道
讀者們應該也曾看過一些網路笑話,例如:「你說不要每天喝星巴克,1杯150元就好,這樣1年下來就能存多少錢,5萬4,750元?10年就有54萬7,500元,那你沒喝星巴克,你現在有54萬7,500元嗎?」
然後回答者就開始喪志,覺得好像很有道理,自己沒喝星巴克,還不是沒有54萬多元,但其實癥結點是「把錢花在了別的地方,以及本業收入過低」。
事隔這麼多年,認識了更多富人朋友,更證實了當年我的推測——「賺錢+把錢花在刀口上」,這才是常見的行為模式,絕非有錢就縱情娛樂項目;當然,也許更上層的世界是如此,那已超出我們的想像,就先不討論。
已故的知名企業家王永慶說:「賺1元不是賺1元,省1元才是賺1元。」時空背景不同,這句話卻依舊受用。並不是認真工作就稱為沒有活在當下,也不是不斷花錢娛樂就稱為活在當下——樂在其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才是活在當下。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想讓副業變主業,先別急著辭職!一個過來人建議:在職場鍛鍊3能力,為新事業做好鋪墊
▶搶便宜買蔬果,結果丟的比吃掉的還多?想成功存錢,一定要有5個理財習慣
▶薪水變多了,消費也跟著升級?小心須延後退休!財務建築師:財務管理也是種人性管理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