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健康

疫情衝擊,在家待愈久愈不健康?留意這些行為,有可能是「情緒性飲食」的徵兆

撰文者:食力 更新時間:2021-06-17 瀏覽數:8,237

隨著全國升級第3級警戒且延長警戒期,大眾的飲食生活上有了新的改變,在疫情搞得人心惶惶的時刻,想要吃得健康,自己料理食材的比例也隨之提升,但同時,在家裡關太久,也引起報復性飲食的可能。

無法自由行動,讓壓力正在無形中累積
2019年起新冠肺炎對全球造成巨大的影響,不管是居家辦公或是被迫喊卡的戶外娛樂時間,都為了避免增加感染的風險,而選擇待在家中避難,雖說安全,但無形之中壓力正在不斷增加。


而這樣的壓力深深地影響著選擇飲食的動機,雖說大家都知道在非常時期應該要吃得更健康一點,讓身體機能維持正常才能有效地抵抗病毒,而即將於2021年8月發表於《Appetite》的期刊內容中,調查卻發現人們被關在家愈久,報復性飲食的行為就愈明顯,而這樣的現象與壓力有絕對的關係。

高熱量飲食是壓力下的「自我獎勵」
當壓力產生時,會直接影響人們進食的行為。主要是因為壓力會激活「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HPA或HTPA軸)」,從而使皮質醇(俗稱的壓力賀爾蒙)釋放出來,而這種激素恰巧會刺激食物的攝取慾望。

目前科學研究已證實,體內皮質醇激素含量愈高,人就愈會選擇高卡路里的高脂肪食物,也因此,高脂肪飲食的攝取量變化,常被作為判斷壓力的指標。而皮質醇這種激素,確實會誘導人們選擇具有「獎勵」性質的食物。

為了舒壓,適口性高、能量密度高的食物,也就成為了疫情下人們的首選,且這樣的行為並不只出現在人類身上,研究發現囓齒類動物也有相同的表現。

為了獎勵自己,就算等久一點、要花多一點金錢也不是問題
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在2020年新冠肺炎下的民意調查結果發現,2007年以來歷年的事件影響中,就屬這次新冠疫情對於美國人的心理壓力造成的影響最大,且首次有顯著增加的狀況產生,而壓力以及焦慮的情況下,伴隨而來的就是情緒性飲食。

研究中也發現,受測者普遍首選的食物為加工食品、高能量速食與甜點,同時在餐費金額比例上也最高,其中表現最差、金額最低的是蔬菜類食材。另外,在神經影像學上也發現,攝取糖與脂肪具有相同的效果,同時成為排解壓力的慾望選擇。

科學家也發現,在疫情期間,人們願意花更多的等待時間、更多的金錢獲取這些具有獎勵性質的食物,但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飲食選擇因為壓力而改變,但研究結果卻發現,這樣暴飲暴食,並不會對排解壓力有實質上的幫助。

暴飲暴食,不能解決問題
雖然說壓力造成飲食習慣的改變,但這樣暴飲暴食並不能解決壓力,伴隨而來的是肥胖的可能。而肥胖的產生會造成更多健康疾病的風險,當開始發現自己因為壓力而有情緒性飲食的狀況時,應該利用真正健康的運動去排解壓力,才不會因為攝取過多的熱量而對身體造成更多不必要的負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

食品安全事件頻仍,民眾已失去對食品的信心,易被錯誤訊息操弄;當信心崩解、食安支持系統支離破碎,我們相信「食的根本」不應該被拋棄,而是應該將食的正確知識有系統傳遞,重建人與食品的信任關係。

延伸閱讀
別把煩惱一起吃下肚!一起「正念飲食」、好好吃頓飯
肥胖加劇新冠病情?英國首相:2022年起零食飲料禁止「買一送一」!
不要等孩子長大了才教!好好吃飯是從小到老都該重視的事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