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好心借錢給親友後,彼此反而變得疏遠...理財專家:贈予一筆錢沒問題,但借錢只會毀了一段關係
撰文者:戴夫.拉姆齊(Dave Ramsey) 更新時間:2022-09-17
瀏覽數:5,280
借方就是貸方的奴僕
有個陳年笑話:如果你借100元給你的大舅子,然後他再也不跟你說話了,這是筆划算的投資嗎?我們都可能有過那種借錢給一個人之後,立刻感覺關係疏遠的經驗。
有一天,瓊安抱怨了一件事情。她借錢給一位工作上認識的朋友,卻因此毀了這段關係。她在發薪日前,借50美元給一位身無分文的單親媽媽。發薪日來來去去,而她這位朋友——瓊安以前每天都會聊天,曾是瓊安有新想法時第1個分享的人,現在則一直躲著她。就算沒有任何刺激或挑釁的言語,羞恥感和罪惡感還是悄悄地登場了。
我們控制不了債務對於關係的影響;借方就是貸方的奴僕。當你把錢借給某位親愛之人時,你們在精神上的互動模式就從此改變了。變得不再是一個朋友、叔叔或是孩子;現在,他們成了你的奴僕。一旦有了借貸關係,感恩節晚餐就走味了。與你的主人一起用餐和跟家人一起吃飯是截然不同的。
瓊安為失去這段友誼而傷心。我問她,那段友誼值不值50美元。她激動地表示那段友誼價值這筆錢的好幾倍。所以我請她致電給她朋友,告訴她那筆債務就算了,就當作是一份禮物。免除債務讓她得以從這段關係中的主僕模式解脫。當然,如果這種相處模式從來沒有出現過會更好。我也建議她免除這筆債務時要有2條但書:1.這位朋友要同意有朝一日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2.瓊安永遠不再借錢給朋友。讓我們斷開這條迷思的鎖鏈;以瓊安的例子而言,要打破借錢給朋友的鎖鏈,唯一的方法就是雙方都學到了教訓。教訓就是,贈予有需要的朋友一筆錢沒問題;但是借錢給他們則會毀了這段關係。
借錢給摯愛之人不是祝福,而是詛咒
我處理過好幾百個關係緊張且破碎的家庭,其中不乏充滿好意想要「幫忙」並出借金錢的人。父母親借錢給20幾歲的新婚夫妻支付新房的頭期款;這聽起來既高尚且美好,直到媳婦提起小倆口即將啟程去度假時,捕捉到的不贊同眼神。她懂得那些眼神的意思,在還清借款之前,哪怕只是買捲衛生紙,她都應該先徵詢公公婆婆。一輩子的埋怨可能就此誕生。
祖父出借2萬5,000美元給20歲的孫子買四輪傳動卡車。當然,借款利率是6%,相較於從青年銀行貸款好得多,也比祖父把錢存放在銀行能取得的利息高得多。這是個雙贏的局面,對嗎?當這名年輕人丟了工作、拿不出錢還給祖父的時候怎麼辦呢?而祖父是那種老派的人,認為一個人就算要做牛做馬到三更半夜,也得遵守諾言。孫子跟祖父意見有所分歧,於是孫子賣掉卡車,將售得的1萬9,000美元還給祖父。祖父沒有這輛車的共同所有權,他現在只能期望這個失業、身無分文又憤怒的孫子,把剩下的6,000美元還給他。這個祖父再也看不到這6,000美元、再也見不到這個孫子了。有時候,在這個迷思演變而出的某種扭曲中,還摻雜著羞恥感與罪惡感,孫子的心中莫名地編造了這一切都是爺爺的錯、是他放棄了這段關係的念頭。
我看過好幾百段關係變得劍拔弩張,有時還會因此決裂。我們都見過,但我們還是繼續相信這個迷思,認為借錢給摯愛之人是給予祝福。不,那是一個詛咒,不要在任何一段你在乎的關係上加諸這種重擔。
迷思:親朋好友借貸時替他擔保,是在幫他。
真相:自己準備還錢吧;銀行需要保人是有原因的,就是他們不期待你那個親朋好友會還錢。
跟我一起思考一下,如果貸方必須達到「借貸型產品」的業績目標;如果貸方可以預估債務不被履行的可能性呢?而借貸產業拒絕了你的親朋好友的貸款申請,毫無疑問地,想要借錢的這一方就是一顆隨時會爆的不定時炸彈。然而,每天都還是會有人做出很不明智的決定,替別人擔保。
借方被要求要有擔保人,正是因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貸款申請人不付款的可能性很高。那麼,我們又何必將自己定位為慷慨、仁慈的幫手,去否認這個產業的判斷呢?這個產業急切地想要把錢借出去,卻又認定我們那位親朋好友最後會賴帳…於是先替那筆終將不被履行的債務找名新債主。我們明明很清楚整件事在本質上就有問題,為什麼還要替人擔保呢?
我們純粹是因為情感才落入那個荒謬的境地。我們「知道」他們會還錢,因為我們「認識」他們。大錯特錯。父母親在小夫妻買房時當共同擔保人。為什麼需要保人?因為以他們的經濟能力不足以負擔這間房子的錢!青少年買車,父母親為其擔保,為什麼?「這樣他才能學會扛起責任。」不,青少年會學到的是,當他們買不起某樣東西時,不管怎樣,買下去就對了。
可悲的是,曾經替人擔保過的人,都知道自己最後面臨了什麼樣的結局,就是得代為還款,即便如此,自己的信用也已經受到損害。如果你替1輛車的車貸作擔保,但每個月的應付款都遲交,這種情況下,貸方不會聯絡你,但你的信用每個月都在持續受損害。當你替1間房子背書時,也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就像試圖用借款給予摯愛之人祝福一樣,許多人都因為試著要幫忙而替人作保,結果卻是自己信用受損、彼此關係也受到傷害甚至決裂。如果你真心想要幫助一個人,就給他錢吧。如果你沒有錢,就不要簽名幫對方背書,因為你最後很可能得償還這筆錢。
除非你想要讓自己既心碎皮夾也空空,否則就不要替人作保。
延伸閱讀
▶曾數度借錢給別人,也曾借錢碰壁,他醒悟:不論借錢給人還是向人借錢,都要先做好心理建設
▶如何避免買到有借名登記糾紛的房子?房市達人:不想當倒楣購屋人,這法條記下來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躺著就有錢的自由人生:從擺脫負債到安穩退休的理財7步驟
作者:戴夫.拉姆齊(Dave Ramsey)
譯者:陳映竹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7/12
作者簡介_戴夫.拉姆齊(Dave Ramsey)
暢銷作家、個人理財專家,也是同名理財節目的主持人,此節目每週有超過2,000萬名聽眾。著有7本暢銷書籍,包括《財務上的平靜》(Financial Peace)、《聰明理財、機靈小孩》(Smart Money Smart Kids)等。他曾經登上《早安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今晨新聞》、《今日秀》、《福斯新聞》、CNN、《福斯商業新聞》以及其他眾多節目。自1992年起,戴夫便開始幫助人們重拾對金錢的掌控權、建立財富並且改善生活;他同時也擔任「拉姆齊方案」顧問公司的執行長。
譯者簡介_陳映竹
義大利波隆那大學、法國上亞爾薩斯大學雙碩士,現任專職英/法/義口筆譯,熱愛文學,更熱愛文字。譯作有《優雅反駁的技術》、《讓可愛的錢繼續滾進來》、《步步為贏》、《叛逆者團隊》、《斜槓思考》、《專注力協定》等書。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