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缺蛋潮愈演愈烈,從前鴨蛋卻更夯?回到鴨蛋一枝獨秀的年代,解鎖「雞蛋」崛起之謎

撰文者: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 採訪撰文/田偲妤、美術設計/蔡宛潔 更新時間:2023-03-28 瀏覽數:2,875


資料來源:吳憲編著,《營養概論》(1947)附錄頁34
圖片來源:研之有物

根據吳憲的研究,在蛋白質方面,雞蛋含13.4%、鴨蛋含14.2%,鴨蛋的蛋白質還比雞蛋高,而鹹蛋、松花蛋(皮蛋)也具有相當的營養價值。


張寧研究員認為可能原因有2點:第1,吳憲最初採集的樣本多來自北京,而北方人比較常吃到雞蛋。第2,研究的發表對象主要是英美學界,且營養學是以西方營養為基礎所建立的學科,在其架構下沒有鴨蛋的位置,因此在吳憲以西方營養學基礎推動的膳食計畫中,無法放入鴨蛋,更別提皮蛋、鹹蛋了。

雖然後續有許多學者提倡不分雞鴨蛋、兩者都鼓勵食用的論點,但是「牛奶和雞蛋最有營養」的觀念隨著教科書、報章雜誌、商人的推廣行銷,日漸成為人們的飲食常識。

營養學就像一副眼鏡,架設在西方飲食習慣所形塑的價值系統上,我們已習慣戴上這副眼鏡,用營養成份來看待食物,評估這樣食物是否合格、是否有不足或不良的地方。

如果說蛋品工業是帶入西方飲食習慣的敲門磚,營養學就是奠定吃雞蛋趨勢的基石,兩者聯手推動近代中國從鴨蛋到雞蛋的轉變,將華人的飲食納入全球系統,灌輸「雞蛋最營養」的價值觀。

至於鴨蛋則華麗轉身,成為華人飲食文化的特色料理,我們可以在麵攤點一盤皮蛋豆腐、吃清粥小菜時來一顆鹹鴨蛋,品嘗端午粽子、中秋月餅內的鹹蛋黃。或許某天早餐也來顆香煎荷包鴨蛋,感受清末民初、早期臺灣農村那個屬於鴨蛋的時代。

本文獲「中央研究院 研之有物」授權轉載,原文:你今天吃蛋了嗎?回到鴨蛋風行年代,揭開雞蛋崛起之謎!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醫師揭密早餐店真相:拒吃黑心蛋液、化學水解醬油,多吃這6大好食!
不只台灣鬧蛋荒!禽流感、能源成本上升,英國雞蛋產量創9年新低
缺蛋潮再創蛋價新高,雞蛋相關產業類股該趁勢入場嗎?投資專家這樣看

「研之有物」是中央研究院 2017 年成立的科普媒體,取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編輯部穿梭走訪中研院各個研究所、實驗室,採訪頂尖研究團隊,揭開研究前線的神秘面紗。

研之有物的 Logo 以橋樑作為象徵,期許自己能扮演學術殿堂與社會大眾的橋樑,將中研院三學組「人文與社會科學」、「數理科學」、「生命科學」嚴肅艱澀的學術論文,轉譯成親近易讀、活潑又不失專業的科普報導,讓研究成果走入我們的生活中,知識更有影響力,也讓更多人知道「中研院在做什麼」。

我們挖掘專業、前沿與創新的學術研究,也採擷研究路途一則則動人故事,將他們探索知識的關懷、挫敗與努力,分享給同樣對世界懷抱熱情的你。 歡迎和我們相偕踏上三座島嶼,一起永保好奇心,探索這世界!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