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南行情
預售屋平轉還不夠,開始迎來「賠售潮」?專家曝「最佳買房時機」
撰文者:網路溫度計 更新日期:2025-02-18
瀏覽數:3,644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限貸令衝擊房市,房屋陸續出現降價轉售?過去幾年,預售屋受惠房市熱潮、價格揚升,若房價真能「平轉」或降價,當然讓許多人心癢癢!但專家提醒購屋族還是須謹慎評估,預售屋交屋期長達3年~5年,仍然充滿變數!
2024年,中央銀行推出第7波信用管制措施,並加強銀行限貸政策,讓許多投資客面臨巨大壓力,導致房市明顯降溫。
去年11月,1名持有鄰近七期預售案的屋主,在經歷「金龍海嘯」後看淡市場,加上手頭資金緊縮,最終選擇認賠80萬元出售,引發廣泛討論。「打炒房聯盟」近期也在臉書專頁上發文點名台中北屯、板橋江子翠及台中七期等熱區出現賠售案例,強調「投資客再不快跑,賠售潮將取代降價潮」,同樣引起不少關注。
《房產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網友近1週(2025年2月3日~2025年2月9日)對「賠售潮」的討論,發現「血本無歸、平轉、拋售、預售案、限貸令、認賠」等關鍵字成為焦點。
網友們紛紛表示「房子沒漲還跌,還要面臨本金償還,真的會斷頭死一片」、「後面一堆推案都不敢推了,前面還一堆要消化的,房價一定崩盤」、「投資早就跑了」、「給投資客血流成河吧」、「降槓桿很傷,有些沒那麼有錢投資想跑啊」。
2大徵兆判斷預售潮,專家強調平轉未必撿便宜
市場陸續出現降價轉售的跡象,這是否意味著房市真的迎來「賠售潮」呢?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分析,目前市場仍處於多空拉鋸的狀態,交易量雖然下滑,但待售物件並未大幅暴增,僅在投資客較多的蛋白區或新興重畫區,才出現較明顯的賣壓。
不過,未來是否會進一步發展成拋售潮,仍有待觀察。莊思敏進一步指出,若市場真的出現賠售潮,將會有2大徵兆:1是房價持續下跌,賣方降價壓力增加;2是房貸族無力償還貸款,導致法拍屋數量攀升。
為了快速出場,不少投資客選擇以「平轉」方式轉售預售建案,表面上是購屋族撿便宜的機會,但實際上仍暗藏風險,購屋者應謹慎評估。
莊思敏提醒,過去幾年房市熱潮推高了預售屋價格,即便如今以平轉價購得,看似划算,但預售屋交屋通常需時3年至5年,期間房市走向仍充滿變數。若市場反轉導致房價進一步下跌,購屋者可能得自行承擔價差損失。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也透過臉書專頁發文建議,購屋族若要承接平轉物件,務必評估投資客的進貨價差、換約條件及建商的財務穩定度,以免陷入爛尾樓風險。
房市進場時機怎麼抓?專家揭露「危機入市」最佳策略
當預售市場前景不明,該在旁保持觀望還是勇敢進場呢?李同榮也曾透過臉書專頁分享經驗,指出房市進場時機常與市場氛圍相反;當市場火熱、房價飆升時,進場風險反而最高,例如:2013年台北市豪宅買家至今仍被套牢。而在市場下跌趨勢中,當進入主跌或末跌階段時,反而是「危機入市」的好時機,例如:2016年至2017年,不少人在市場低點進場,最終房價翻倍獲利。
不過,在市場低迷時,財務狀況較差的建商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甚至出現跑路、爛尾問題,因此莊思敏提醒購屋族應選擇資金充裕、信用紀錄佳的建商,以確保交易安全,降低後續風險。此外,購屋族也應謹慎挑選區域,優先考量具備成熟生活機能、交通便利性與發展潛力的地點。這類區域居住需求穩定,房價相對抗跌,能有效降低市場波動帶來的資產縮水風險。
本文獲「網路溫度計」授權轉載,原文:房產大數據/熱門關鍵字「賠售潮」 專家曝買房時機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房產大數據/學區房仍保值嗎?熱門關鍵字「少子化」專家揭最佳購屋策略
▶懶人包/新手房東出租全攻略!流程、注意事項、必備檢核表一次看
▶「年後離職潮」擋不住?94.8%考慮跳槽 近一週網友最在意的10個焦點揭曉
▶社會住宅懶人包》資格、租金、抽籤機率一次看!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大數據趨勢專家透過網路社群、新聞時事資料庫《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每月處理逾千億的中文資料、網路語意,分析關鍵數據,發表最具公信力與參考價值的每日調查報導和口碑聲量排名,提供企業品牌、政治、科技生活、娛樂等產業洞察。我們致力於將複雜的大數據資訊轉化為易懂的洞察,讓你輕鬆掌握社會脈動與市場趨勢。
《房產溫度計》用數據陪你成家。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