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情報站
「主權基金」是什麼?艾蜜莉一次教你看懂本質,並點出成敗關鍵
撰文者:艾蜜莉 更新時間:2025-05-29
瀏覽數:2,957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主權基金面對的是跨世代、跨國布局的長期策略,不是1年、2年這樣的短期績效。過去挪威、南韓等國,在市場下跌時也曾出現虧損,台灣真的要設立主權基金的話,也要讓社會理解投資的風險,且不要只單單看1年、2年的成績。
這幾天政府提到「主權基金」的概念,有大大問說,這跟國安基金差別在哪呢?一樣是拿來護盤嗎?不是喔!
對多數人來說,「主權基金」這個詞有點陌生。簡單來說,主權基金像是「由國家來操盤的大型投資帳戶」,資金來源則是政府盈餘、稅收、自然資源的收益等(例如挪威是靠石油),有些國家則是用央行的外匯存底或是另外發債組成。
它的目的是「創造更多報酬率」,比起一般穩健型的國家基金,主權基金操作彈性更大、風險也更高,投資商品多是股票、債券、房地產等等。
來看一下其他國家的主權基金,例如:挪威的主權基金來自石油、天然氣收益;新加坡的2大主權基金為GIC與淡馬錫,主要專注在長期海外資產配置與國家企業發展;而南韓的KIC,則是由央行與財政部出資,投資全球資產。
回到台灣,現在真的會是台灣成立主權基金的「理想時機」嗎(沒有政治因素,理性討論)?
支持的人,會認為現在是理想時機,可能是因為國際局勢劇變,像是之前的對等關稅、美中關係惡化,又或是供應鏈重組等因素,而主權基金就可能成為政府和企業「往外布局」的政策工具。
再者是財政條件,台灣有豐厚的外匯存底(約5,800億美元),躍居全球第4位,政府提出「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加強與美國經濟連結」的新策略,希望透過主權基金帶動投資與產業升級。
這兩天看了一些新聞,可想而知,出現不少疑慮。簡單的疑問是,主權基金一定會成功嗎?
市場現在對主權基金的想像或方向不一致,其一是資金的來源。雖然前面提到台灣有豐厚的外匯存底,但外匯存底是國家對外儲備的根本,主要目的是穩定匯率、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等,並非可以任意使用,拿出來投資的錢。
前央行總裁彭淮南也表明看法:「絕不能無償撥用外匯存底。」所以如果真的要動用外匯存底,應該要有明確的規則或是完善法規。
由誰來管理、怎麼監督也是重要的問題。過去的國發基金績效,其實爭議也不少(這邊說的是「國發」基金,不是國安基金),要是再成立主權基金,會不會淪為「國發基金2.0」?所以我想國人最擔心的點,在於是否會有「明確的法律規範、財務透明度和獨立決策機制」。
接著,因為主權基金面對的是跨世代、跨國布局的長期策略,不是1年、2年這樣的短期績效。過去挪威、南韓等國,在市場下跌時也曾出現虧損,台灣真的要設立主權基金的話,也要讓社會理解投資的風險,且不要只單單看1年、2年的成績。
結論來說,主權基金確實是「資源活化」的工具,要是能把它設計好,並有專業管理、充分監督,就很有機會為國家長期帶來收益。但成不成功的關鍵,不是口號,而是資金使用的合宜、透明度,以及是否會真正支持到與台灣產業相關的長期目標,還有最重要的是,能否避免政治干預與短期績效壓力。
溫馨提醒:以上非任何形式個股買賣建議,投資之前請獨立思考、不要跟單,自己為自己的錢負責喔!
本文獲「艾蜜莉-自由之路」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重壓台積電也不買ETF!揭開挪威主權基金暴賺的布局密碼:台股2族群是首選
▶美國痛失AAA信評,市場面臨「股匯債」三殺危機!為何華爾街不怎麼擔心?
▶00878換股、新增航運股後還能買?艾蜜莉提醒:布局ETF,首重選股邏輯
1982年生,大學畢業後積極自學投資理財方法,2008年開始投入股市,用自創估價法,鎖定股價被低估、年年配發股息的穩健公司買進,將180萬元本金滾成600多萬元資產,著有《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
【Facebook】
艾蜜莉—自由之路
【個人網站】
艾蜜莉—自由之路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