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教學

全球央行必讀的貴金屬研究報告:

金價上看1300美元

撰文者:林淑玲 更新時間:2010-08-31 瀏覽數:19,037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https://ism.bwnet.com.tw/STRONG>

楊天立分析,目前全球金融體系,其實不如大家想得那麼穩,各界都以為金融海嘯過後,金融機構槓桿投資比重應該會下降,事實正好相反,「金融海嘯之後全世界衍生性商品市場的市值仍在快速成長,全球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值到今年第1季已達全世界GDP的近12倍!」

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主因金融海嘯之後,很多金融機構為求迅速獲利,還是積極投資。楊天立指出,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引發次貸風暴的「信用違約交換」(creditdefault swap,簡稱CDS)金額仍持續成長,金融海嘯過後已由50幾兆美元增至60兆美元。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快速成長,為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埋下隱憂。

動力2》各國央行紛買金 高金價成常態

在目前景氣復甦遲緩下,很多國家央行乃至全球的有錢人都在增加黃金配置。例如去年11月印度央行以1盎司1,045美元大舉買進200公噸黃金,就是一例。但是印度並非唯一,今年很多新興國家央行更在1盎司1,160美元附近大買黃金。

楊天立認為,以上兩個央行大買黃金的價位,已形成金價回檔的短線支撐:1,160美元的「新興市場央行障礙」、及1,045美元的「印度障礙」;事實印證,今年黃金最低只來到1,043.76美元,即見反彈。

印度、新興國家央行買金價位成短線支撐

新興國家央行大買黃金,成熟國家央行則開始惜售黃金,對金價後市更具有推波助瀾的效果。天達環球黃金基金經理人喬培禮(Bradley George)表示,自2009年起,全球央行已成為黃金的淨買方,不僅CBGA(央行黃金協定)成員國從2009年9月至今年6月僅出售1.8公噸黃金,甚至從今年起就停止出售黃金,加上中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等新興市場央行持續買金。在需求結構性改變下,市場將持續發燒。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