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名畫背後的人脈存摺
撰文者:蔡康永、陳冠宇
更新時間:2010-08-25
瀏覽數:7,491
上流社交圈,高門檻帶來樂趣
對於上流社會來說,買藝術品的高門檻,就是樂趣的來源之一。為什麼你會願意繳會費去參加某些俱樂部?因為俱樂部門口寫著只有會員可以進來,這個門檻使你不必跟其他人擠在同一家餐廳吃飯、同一個球場打高爾夫球。
我做專訪節目「真情指數」的時候,有次請我的好朋友衣淑凡來談常玉,因為除了她,沒有人能談,連常玉的後代都沒有她那麼熟悉。訪談當中,我問衣淑凡說,「妳覺得買藝術,是不是主要是有錢人的活動?」衣淑凡是一個非常直爽的人,順口回答:「對啊!」我們自己覺得完全沒有爭議。沒想到節目播出後,我遇到一個台灣的拍賣公司老闆,他跟我說:「你那一集播出之後,我認識不少的收藏家很生氣。你們怎麼可以在節目上講說,買藝術是有錢人做的事情?」我說,「要不然呢?是沒錢的人的活動嗎?」他說,「那你們也不能直接這樣講啊!」我完全不解他的抱怨,我不知道這些收藏家,是不是覺得這樣說污衊了他們對藝術的愛,可是我相信再跟衣淑凡做一次訪問,我們的對答還是一模一樣。
其實我認為提到錢,絕不會因此就抹殺了購買藝術者,對美的品味和熱情。這些是可以同時存在而不悖的。
很多上市公司的老闆,他們買基金,可能是銀行寄資訊過來,他們看個幾分鐘,就用三百萬美金買了一檔基金;但是他買一張三千美金的畫,可能會興致勃勃的坐在畫廊裡面跟主人聊一個下午,「這藝術家有沒有前途啊?他明年後年作什麼展覽啊?美國有沒有人代理?他一年畫幾張畫?」好像在做大投資。我發現,這些有閒錢的人,不把買藝術只當作投資,買藝術可以讓他們覺得與眾不同,這是投資過程裡面他們很享受的部分。
平民社交圈,在藝術場合交朋友
平常印象中的畫廊,常常流露出不友善的氣氛,這對一般人來講也是一個門檻。畫廊常常不是透明到從外面可以一目瞭然,他們似乎不喜歡讓人一眼看透裡面掛了些什麼東西。進去也沒有餐廳那種熱切的招呼,常常空空的,藝術品也沒有標價。這一切都不像去逛百貨公司能得到的安全感,好像一切遊戲規則都隱藏在後面,但其實,有些藝術交易的場合,完全沒有那麼高不可攀。
像是拍賣會場?你隨時可以走進去;看藝術博覽會?只要買票就可以進去;一般畫廊開幕酒會,你走進去參觀,沒有人會阻攔你,而且很歡迎。
大部分的買家根本不是藝術圈的人,做紡織的,做電子的,醫生,律師,平常互不相識,但在一個畫廊開幕酒會裡面,他們有機會結交成朋友。還有幾個重要的art fair(藝術博覽會),香港、邁阿密、巴塞爾……白天有展覽,晚上是一個又一個派對,你可以去認識人、交朋友,很多人在這裡純粹談藝術創作、談藝界八卦、談藝術的生意,或是談其他的生意。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