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沒說的事

用互動方式機會教學,刺激自我思辨能力

耶魯老爸犀利提問 誘導正確理財觀

撰文者:詹宛霓 更新時間:2012-11-23 瀏覽數:14,951

親眼目睹金融危機殺傷力的女兒也頗有感觸,「借錢花顯然不好,量入為出才對,根據自己收入多少,決定花多少錢,這才能培養個人的責任感。」陳笛說。

陳志武進一步以反問來誘導女兒深思,他說:「但是,妳怎麼定義收入?個人可以花的收入,不能只包括過去和今天的收入,也該包括你未來的收入……只要借的錢沒有超出你未來的收入預期,那麼,就沒有違背量入為出的原則,妳還是在自食其力。」


聽到父親的挑戰,陳笛顯然有不同意見,她回答:「你怎麼知道未來收入預期可靠呢?在你借錢後,如果預期無法實現,怎麼辦呢?」

陳志武再回問,「妳是不是說,不管怎樣,妳將來都反對借貸?」

陳笛回答:「這得看錢的用途,如果借錢做純粹的、沒有產出的消費,像花錢買奢侈衣服、消費品,那就不應該,是浪費。但是,如果是借錢投資、辦企業,那樣,花錢能帶來產出,借錢花也行。所以,關鍵看用途是什麼,是消費、還是投資。」

透過父女之間一來一往的尖銳對話,陳志武讓女兒更深刻了解金融危機的本質,也對於錢與債的用途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看捐助之道》給錢不如給釣竿,幫窮人學本領

陳志武向女兒說,財富本來就來自於社會,最後也應用之於社會,美國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洛克菲勒(JohnRockefeller),「是第一個大規模出錢支持公益事業的富翁,是他開始了將財富跟社會公益掛勾的傳統。」

洛克菲勒靠著煉油,賺到了相當於今天3,100多億美元的財富,他最後拿這些錢成立了基金會,但是他的基金會不支持窮人救濟或是其他消費性的項目,而是大量投入醫學和教育,成立了醫學中心、黑人女子學院、芝加哥大學等機構。

為何不直接救濟窮人?陳志武以洛克菲勒曾說過的一句話來解釋:「你想使一個人殘廢,只要給他一根拐杖。你否定了他的尊嚴,你就搶走了他的命運。」

對於父親的提點,陳笛聽完也頗有收穫,她得到結論,「我反對直接給人錢……寧可提供獎學金、捐錢辦學、辦醫院,但不要直接給錢。前者會鼓勵人去學本領,後者完全相反。」

看學習之道》找到著迷事物,各種管道皆可學

有一次, 女兒問陳志武: 「戴爾(Michael Dell,戴爾電腦創辦人)在1985年、也就是大二時就退學不讀書了,好像蓋茲(Bill Gates,微軟創辦人)以及他的搭檔保羅艾倫(PaulAllen)也沒念完大學,就退學辦公司了,香港首富李嘉誠也沒上幾天學。媽媽不是說讀書很重要,否則不會有出息嗎?但,他們為什麼都那麼成功?都是億萬富翁呢?」

陳志武解釋,由於現在許多小孩都不曉得自己對什麼最感興趣,因此藉著接受小學、中學、大學這一系列的規範化教育,一面學習,一面可以去釐清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