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教學
用多元類別打造分散的投資組合
追求低風險高報酬 收益型基金正夯
撰文者:賀先蕙
更新時間:2015-10-30
瀏覽數:16,147
根據基金研究機構晨星統計,過去1年中,以台灣販售基金的全球資金流向來看,資金流入最高的5檔基金中,就有3檔是跟「收益」有關的基金(亦即以收取股利、債息等為主要目標,且每月配息,詳見圖1)。而這3檔基金的資金流入規模就高達新台幣3,142億元。
事實上,全球投資人熱愛追求收益,台灣投資人更是不例外。另一個觀察的角度是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過去3年來,台灣成長最快的基金類型就是「平衡型」基金。由圖2可見,從2013年至今,在股票、固定收益和平衡型3種投信投顧公會分類的主要基金類型(境內與境外加總,下同)中,平衡型基金每年都以超過40%的速度在成長。至8月底止,平衡型基金規模已經快速成長為3,978億元。而投信投顧公會所分類的「平衡型」基金,在晨星的分類中,其實是屬於「股債混合」(Allocation)型。
而落實到產品名稱上,這類型基金名字裡面通常都會有「多元」、「資產配置」、「收益」等字眼。《Smart智富》月刊於今年1月及2月,就曾經連續2期介紹這類基金在海內外受歡迎的狀況。為什麼這類型基金如此受到青睞?投資人又有哪些事情要注意?詳見以下分析:
原因1》全球復甦緩慢升息遙遙無期
2015年至今,全球投資人就開始關注美國聯準會是否升息。以目前市場共識來看,美國12月升息的機會也不大。
德盛安聯歐洲股票投資長暨全球首席策略師杜納恩(Nei lDwane)就強調,即使美國開始升息循環,本次升息的高點也絕對不可能回到過去的5%∼6%,至多在2%之譜。杜納恩認為這種低利環境至少還會再持續10年的時間。長期低利、升息遙遙無期,當然就讓投資人開始積極尋找收益來源。
原因2》高收債光芒漸黯投資人目光轉向
從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可以發現,截至今年8月為止的過去1年間,台灣人投資境外高收益債基金的規模快速縮減,從2014年8月的新台幣1兆2,200億元,縮減為新台幣9,900億元,縮減幅度達18.9%,顯示高收益債正在退燒。光靠「高收益債」這個招牌,已經不再能吸引台灣投資人,為什麼?逢甲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羅仙法解釋,如果觀察高收益債指數可以發現,過去1年整體來說,高收益債總報酬為負,報酬不好,當然會讓台灣的散戶投資人「看到跌就快跑」。
此外,羅仙法也進一步強調,以退休基金的管理來說,會認為高收益債與股票是高度關聯的產品。而美股經過6∼7年的多頭,都尚未修正、加上景氣循環調整本益比(CAPE)顯示美股已處在高檔。因此,海外很多退休基金基於風險考量,都開始在債券組成中,減持高收益債。
原因3》追求多元配置新型股債混合基金引注意
低利環境和高收益債退燒2個推力的影響下,股債混合基金開始受到注意。但這類基金會快速成長還有一個理由,就是近來市場上新型的股債混合基金投資組合中,往往不再只有股票和債券,而是加上了例如可轉債、選擇權、另類投資、REITs等資產類別,讓投資組合更分散,試圖降低風險。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