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退休去

觀念建立篇

退休規畫》破除6個迷思,打造穩定被動收入

撰文者:林 竹 更新時間:2016-07-25 瀏覽數:111,603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通膨」就是「通貨膨脹」,它會影響現在該投入多少本金、投資工具的選擇、目標報酬率的設定,以及實際要準備的退休金額。假設你打算13年後才要退休,原先認為退休後每個月的生活費要5萬元,如果通貨膨脹率以1.8%計算,13年後,現在5萬元的購買力,必須要6萬3,000元才能達到,因此必須以每個月6萬3,000元與平均壽命,合計算出退休前,必須準備多少金額。

只是如果通膨率設得太低,會讓退休後生活費的準備工作,顯得太過樂觀,將來恐怕會面臨準備不足、缺口太高的困境;但是,如果通膨率設得太高,又會讓退休後生活費的目標難以達成,不僅實現困難,甚至可能會影響當下的生活品質與資金配置。


到底該怎麼設定通膨率的高低才合理?賴昆培認為,民眾可以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告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因為它代表台灣物價的成長現況。民眾以過去1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的平均值作為通膨的計算依據,像是2006年∼2015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平均值為1.1%,即可以此數據,加減調整合理的通膨率。

迷思3》支出有限,等手頭寬鬆了再開始
正解:先投資再消費,及早開始,搭配定期定額投入

談到準備退休金,很多人都清楚,愈早開始愈好,但是退休生活費畢竟要等20年、30年後才開始支付,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通常得先「支付當下」的費用,例如生活開銷、房貸、子女教育費等,因此排擠了準備退休金的空間,退休金規畫淪為「以後有機會再開始」的空泛目標。

賴昆培認為,想透過投資理財,累積資產,並在退休前準備足夠的生活費,必須仰賴3件事,分別為「本金」、「時間複利」與「報酬率」。及早開始就是拉長「時間複利」的效益,可以降低投入的本金,以及高報酬帶來的高風險,因此如果覺得「生吃都不夠了,還曬乾」(編按:指東西都已經很少了,不可能再做別的用途),才更需要及早涓滴投入,愈早開始愈好。賴昆培建議,民眾可以再次檢視、調整收支,撥出一小筆錢,即便本金小,但是透過定期定額、長時間複利的方式,就能累積退休生活費。

迷思4》以為投資最熟悉的商品就不會虧損
正解:核心+衛星配置,先求本金安全,再求拉高報酬

當你開始準備退休金資產時,可能又會陷入下一個退休金規畫的錯誤中,「即是重壓某一種投資工具,而忘記整體資產配置。」賴昆培說。

就他實務經驗來看,常見到很多人在進行退休規畫時,將資金全投入單一種他最熟悉或認為最安全的投資工具裡,因為這樣最好操作,讓人最安穩無憂。但是,當外在環境變化或遇到黑天鵝來襲時,因為資金全配置在同一種投資工具裡,所以可能面臨極大虧損,影響退休金準備的計畫,甚至讓人無法順利退休。因此賴昆培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採「核心資產」+「衛星資產」的配置策略,先求達到退休生活費基本門檻,再求有機會可以領更多(詳見圖2)。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