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二三事

確保抗震防線無虞,避免再傳災情

震後住宅檢查4重點 落實居家安全

撰文者:林帝佑 更新時間:2018-03-01 瀏覽數:28,740



2018年2月,台灣再度發生嚴重地震,花蓮傳出許多災情,甚至有部分建築物倒塌造成多人傷亡。

台灣位處地震帶,地震發生頻繁,每次震後都需要仔細檢查、修補,以確保建築物的安全,避免下次地震來臨時發生意外。


檢查建築物的安全可以分成4個重點,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結構技師的戴雲發表示,最明顯的是先觀察建築物的主體,接著是檢查抗震的第一道防線「樑、柱,以及剪力牆(詳見名詞解釋)」,再來是第二道防線「隔戶牆及外牆」,最後則是「隔間牆」。

通常是鋼筋混凝土牆,當地震來時,剪力牆可吸收大部分的能量,減少地震對結構體的破壞,因此又稱為抗震牆、結構牆或耐震壁等,一般會設計在外牆或電梯間,沒開門窗且厚度多會大於20公分。

檢查時,戴雲發建議,因為依照過去的經驗,9成以上的建物都是從低樓層開始傾斜而倒塌,因此震後先觀察建物本身有無傾斜,接著盡速從1樓開始檢查,再來是2樓、地下室,然後再從3樓逐層往上,不論是公共空間、樓梯間還是私人的住宅內部都要耐心檢查。

建築物主體》
出現傾斜應盡速撤離
針對建築物主體的檢查,桃園市土木技師公會結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曹哲榮表示,如果出現以下3個狀況,應找專業技師評估進行後續處理:第一,肉眼可看出建築物有傾斜、沉陷現象;第二,目視雖無法察覺,但懷疑建築物傾斜;第三,鄰房傾斜、倚靠或部分樓層緊貼在建築物。

尤其是第1個狀況,不僅要找專家評估,也建議內部人員盡速撤離,避免餘震來臨時發生意外。

樑、柱,以及剪力牆》
找專業機構協助處理裂縫
檢查抗震的第一道防線——樑、柱以及剪力牆時,有些人認為裂縫不大,可以自行修補,但戴雲發建議,雖然「裂縫愈大、對結構體影響愈大」的觀念沒錯,不過因為樑、柱以及剪力牆是結構體中最重要的抗震元件,因此出現45度、X型或V型的裂縫時,不論裂縫大小最好都找專業機構協助評估、補強。

要怎麼觀察樑、柱以及剪力牆是否受到地震影響呢?曹哲榮表示,檢查要點如下:

1.樑:察看樑、柱的接合處,以及樑靠近牆的地方,是否有出現45度、X型或V型的斜向裂縫,或甚至有混凝土被壓碎剝落、鋼筋外露等現象,如果有,應請專業技師協助處理。有時柱與柱的間距較大,橫向的長樑可能會出現垂直裂紋,只要樑沒有明顯的下垂變形,這樣的垂直裂紋可於震後自行修補。

2.柱:察看樑、柱的接合處,以及柱子的頂端或底部,是否有出現45度、X型或V型的斜向裂縫,或甚至有混凝土被壓碎剝落、鋼筋外露等現象,如果有,也應請專業技師協助處理。假如有細小的水平裂縫,則可於震後自行修補。

3.剪力牆:觀察牆面是否有出現45度、X型或V型的斜向裂縫,或甚至出現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等現象,若有此情況,應請專業技師協助處理。

曹哲榮強調,尤其1樓通常為開放空間的挑高、挑空大樓,或是曾經裝修過,譬如原先的牆壁被打掉、外牆變玻璃等,絕對要特別仔細。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