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從生活學經濟》銀行利潤怎麼來?大多數的錢隨時都被使用著…
撰文者:梅森.皮里、譯者:蘇鵬元 更新時間:2019-03-12
瀏覽數:8,661
在1970年代的一則電視廣告中,有一家小鎮銀行,一位顧客走了進去,直視著經理人。
「我想確認我的錢是安全的,」顧客強烈要求,「能給我看嗎?」
「當然,」經理人笑著回答,「請跟我來。」
他帶著那位顧客來到金庫,轉動密碼鎖的旋鈕,打開巨大、圓形的門。在那後面的,並不是預想中裝滿紙鈔或金條的金庫,而是進入一條商店街的路。經理人幫助那位顧客穿過門,走到了大街上。
「看看這裡,」他指著一家理髮店,說道,「當喬(Joe)需要擴大他的理髮店時,我們借他錢去頂下額外的空間;還有這裡,當艾倫(Ellen)想要增加額外的餐桌來擴充她的餐廳時,我們撥出她所需要的款項。」
經理人繼續向他介紹其他同樣受過幫助的在地企業,然後回過頭對驚訝的顧客說道:「所以你看,你的錢相當安全,它正在為社區工作。」
或許這只是一則電視廣告,但它展現了一個在某種程度上被大眾所誤解的重要事實真相:銀行的確有金庫,但大部分是用來暫時存放金錢,而不是用來安全地存放顧客的存款。這些錢沒有被存起來,反而是出借給商店街的企業。
銀行是處理金錢的中間商,其他中間商是把雜貨、衣服裁縫或廚房用品等商品的供應商和顧客聚集在一起,但銀行是把金錢的供應商和顧客聚集在一起。它們在想要投資的人和想要借錢的人之間,發揮了中間人的作用。
銀行提供非常必要的功能,而且已經在我們身邊很長一段時間。做生意的人一直都需要錢,而銀行就是他們可以獲得金錢的地方。
銀行是一個事業,主要目的是賺錢。要做到這一點,就像其他中間商一樣,銀行藉由提供便利性,讓顧客認為值得為此付錢。在一般商店街的銀行業務,稱為零售銀行業(retail banking)。
銀行付出的利息取決於市場條件,例如一般金錢容易取得的程度、銀行本身必須支付的利率等;也可能會隨著整體經濟狀況而改變,特別是提供給提款人的利率,會取決於金錢可以動用的程度。如果顧客想要能夠隨時將錢提領出來的話,他的存款利率會比一個在3個月前就通知銀行要提款的顧客利率還低,而利率會不同的理由是,對銀行而言,較長期的資金可以有更多的用途。
銀行必須保有一定的流動性(註①)水準,也就是可用現金,來滿足顧客可能要提款的要求。因為銀行是把錢放款出去,而非存在自己的金庫裡,大多數的錢隨時都被使用著。因此銀行必須估計可能的提款水準,並確保手上有足夠的現金可以滿足他們。
註①:流動性(liquidity),代表將某物換成現金的難易程度。例如房地產可能要花費數週或數月的時間才能賣出,所以相對地缺乏流動性;相反地,黃金能夠帶到商店街的珠寶店,並當場就能換成現金,因此較具流動性。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